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在12月26日舉行的「2025年外貿協會年度記者會」中指出,全球進入地緣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交織的「川普2.0時代」,臺灣以製造業和貿易為核心,深嵌於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對關稅、貿易與物流的影響甚鉅,讓中小企業首當其衝,必須以全新的思維與策略應對。 對此,黃志芳表示,因應川普2.0時代來臨,貿協2025年將加強地緣經濟研究及美國市場拓銷,落實賴總統五大信賴產業政策,執行經濟部「境內關外」及「境外關內」工作,建置企業行銷的AI大腦,另結合臺灣國際專業展的多元平臺,引領企業抓住新興科技趨勢商機。 黃志芳說,2025年「貿協經貿指數(TAITRA Index)」將再度進行地緣經濟調查及發布,並將數據蒐集擴展至貿協全球據點及活動中,提供企業應對變局的新思維。美國市場愈趨關鍵,貿協將於美南科技重鎮德州達拉斯舉辦臺灣形象展,聚焦AI應用、先進製造與大健康產業,並舉辦投資論壇、CEO產業論壇等活動,並透過在美國5個據點,提供企業因應美國再工業化的專屬服務。 對於賴總統的五大信賴產業政策,貿協將全力支持及推動,2025年除加強舉辦相關產業論壇,邀請全球產業CEO與我業者交流外,在台北國際電腦展(...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在12/29舉行的「2023年外貿協會年度記者會」中表示,全球正面臨30年來未有之變局,為了協助臺灣企業分散市場、布局韌性供應鏈,2023年貿協將鎖定美國、日本、新南向、中東四大重點市場,除籌組旗艦團前往新設據點之美國達拉斯、中東利雅德開拓商機及辦理台貿中心開幕儀式外,並將在日本舉行大型臺灣形象展,同時新南向臺灣形象展及26項臺灣國際專業展,也將全面重返實體展出。 黃志芳指出,2022年一年內,新冠肺炎大流行、俄烏熱戰、美中冷戰、美元飆漲、能源結構失調以及氣候變遷等事件接續而來,造成總體經濟劇烈震盪,全球化的和平紅利不復存在,世界不再是平的,國際總經、地緣政治、產業基本面等三個因素,主導未來經濟發展。 黃志芳表示,面對自1970年以來50年趨勢的大反轉,企業要有長期作戰的準備,貿協將與企業合作,在全世界開疆闢土。為此,2023年貿協關注的方向包括:全面恢復實體會展和全球交流活動,關注國際韌性供應鏈布局及電動車、元宇宙及ESG發展趨勢,並強化數位科技,幫助企業精準行銷全球,另地緣政治與國際總經變化亦是貿協關注的焦點。 黃志芳在記者會最後表示,不管在什麼年代,貿協都是臺灣企業...
全球新冠疫情趨緩,各國邊境鬆綁,實體商務活動逐漸恢復之際,國際政經情勢卻動盪不安。為協助中小企業明辨最新經貿情勢,克服地緣政治與經濟變化風險,貿協今(17)日邀請財經趨勢專家、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進行專題演講,藉由觀測2023全球經貿情勢與地緣政經熱點議題,提供企業未來商機布局的參考依據,吸引逾200人報名參加。 外貿協會副秘書長李惠玲表示,在這動盪局勢的推波助瀾下,催化原本已快速成長的電商市場;貿易商機的洽談與行銷模式,與疫情前相比亦有明顯變化,企業不能再單獨依賴傳統的參展與商務拜訪開發業務,而是必須同時加強自身數位行銷能力並善用網路行銷工具,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謝金河也提出3大經濟趨勢心得分享。首先電商部分,今年國際電商企業如Amazon和SEA(蝦皮)的股價皆遭遇重挫,有其現階段市場波動因素,未來電商營運,整合物流和金流將是電商企業能否突破困境的一大觀察重點。其次,在美中科技戰及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變數影響下,晶片將是未來30年內全世界最重要的戰略物資,臺灣產業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不可避免,廠商應該掌握風向。第三、未來商務是以信賴為基礎(Trust),臺灣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一員,是國際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