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德國公共廣播聯盟每日新聞(ARD - tagesschau):Warum das Auslandsgeschäft für deutsche Firmen schwieriger wird | tagesschau.de
文號:1144030084
根據德國工商總會(DIHK)對約2,600家企業所進行的調查,超過半數(58%)的企業表示在過去一年遭遇額外的貿易障礙。雖然這一比例較前一年的61%略有下降,但仍為自2012年以來的第二高。企業所面對的障礙類型多樣,包括當地愈趨嚴格的安全規定、制裁措施、不透明的法律法規,以及要求在地生產的配額等,導致德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貿易活動日益困難。
其中,來自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及加徵關稅的措施,最讓德國企業感到擔憂。調查顯示,高達70%的德國企業預期美國的政策將對其業務造成負面影響。DIHK外貿主管Volker Treier指出,儘管美國過去一直是充滿商機的市場,但如今與美國往來的德國企業情況卻惡化得最為嚴重。值得注意的是,該調查是在美方宣布對汽車進口加徵25%關稅之前完成,DIHK擔心德國2025年的出口表現將進一步惡化。
除了美國之外,德國企業在中國和歐元區市場也面臨挑戰。在中國,企業主要受到強制在地生產等政策限制;在歐元區,則普遍反映繁瑣的官僚程序和公共採購障礙對業務造成困擾。整體而言,約23%的受訪企業預期其2025年海外業務將持續惡化,僅有15%的企業預測情勢將有所改善,顯示德國企業對全球經貿環境的展望趨於悲觀。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