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025)年4月7日報導,TOYOTA汽車原本因全球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趨緩,將2026年生產量下修為80萬輛,較原先計畫縮減近五成,本年3月下旬也決定推遲在福岡縣內興建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的時程。
- 惟鑑於美國政府於本年4月3日起對全球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及4月5日啟動第一輪對等關稅措施,導致全球可能陷入經濟分崩離析、大幅衰退等風險,並在體認全球自由貿易體制正處重大轉捩點的背景下,反而積極推動依據全球各地需求建立生產體系的經營策略。
- 目前該公司在全球銷售的5款電動汽車(EV)均在日本、中國製造,2024年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3萬9,892輛,儘管較前一年顯著成長34%,銷售量仍遠不及美國特斯拉(179萬輛)、中國比亞迪(BYD,176萬輛)及德國福斯汽車(VW,74萬輛)等公司。
- 由於從中長期觀察,電動汽車成為主流汽車的觀點依然強烈,英國調查公司GlobalData預測,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3,176萬輛,係2024年的2.9倍,相當於新車總銷量的三成以上。據此,TOYOTA汽車計劃在2027年前推出約15款車款,產量提升至2024年的7倍,約達到100萬輛。
- 另,該公司為規避美國政府對汽車加徵25%關稅及對等關稅衍生的製造成本,以及考量縮短交貨時間等因素,規劃將電動汽車的生產基地擴大至美國、泰國及阿根廷等國,以分散全球趨於區塊化之際對供應鏈造成的風險。相關投產情形,簡述如下:
- 泰國、阿根廷:響應泰國政府在2030年前電動汽車占30%汽車產量的政策,從本年10月開始生產電動皮卡車「Hilux」,月產量最多約500輛。該款車款也計劃在阿根廷投產。
- 美國:2026年起在肯塔基州、印第安納州車廠,生產不同車款的三排座多功能電動SUV,車載電池則直接由北卡羅來納州新建電池工廠供應。
- 日本:高岡工廠預定本年9月開始生產SUV「C-HR+(Plus),依序在歐洲、北美及日本等地上市,月產量約為1萬輛。田原工廠從2027年8月開始生產「雷克薩斯」的新款電動汽車。
- 中國:因應價格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已於本年3月上旬推出售價約人民幣11萬元(約合日幣220萬元)的SUV「bZ3X」,係該公司最低價的電動汽車,較現有車款便宜約三成,上市後1小時內便獲得超過一萬輛訂單。該車款相關開發、製造委由合資公司「廣汽豐田」負責,並從當地製造商採購關鍵零部件以降低成本。
- 上述TOYOTA汽車積極推動電動車新策略的背後原因,除美國加徵汽車關稅及對等關稅等原因外,該公司擔心全球電動車市場可能被美國、中國車廠所主導的強烈危機感亦是重要原因。
- 資料來源:トヨタ、27年までにEV15車種 5カ国生産でリスク分散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FD252ZN0V20C25A3000000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