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ch:海灣銀行對關稅影響有限,但對油價下跌仍具脆弱性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根據國際信評機構Fitch Ratings發佈的報告指出,海灣地區銀行受到美國新關稅政策的直接影響有限,但仍暴露於油價下跌與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所帶來的更廣泛風險之中。

該機構指出,大多數海灣合作理事會(GCC)國家對美出口主要為碳氫化合物(石油與天然氣類),這些產品並未被納入最新的關稅範圍。受到10%至25%關稅影響的非石油類出口(如鋁與鋼鐵)僅佔整體貿易比重一小部分,因此對區域經濟與銀行業的直接衝擊有限。

然而,間接效應可能更為顯著。Fitch指出:「油價下跌與全球需求疲弱,仍是GCC銀行營運環境的主要風險。在大多數GCC國家中,政府支出對銀行營運條件具有高度影響力。」

此報告發布之際,Fitch將2025年全球GDP成長預測下修至2.3%,2026年進一步下調至2.2%,理由為下行風險上升。這可能拖累油價表現,而油價是大多數GCC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並可能限制公共投資支出,而後者正是信貸成長與區域銀行體系流動性的關鍵推手。

Fitch於去年12月發佈的《2025年中東銀行展望報告》中曾預測,2025年放款成長將大致與2024年持平,但本次更新報告指出,若原油價格持續疲弱,該預測可能面臨下修。

報告指出,OPEC+聯盟於今年1月仍擁有每日逾600萬桶的閒置產能,並計畫自4月起逐步解除減產政策。Fitch補充,油價走勢將高度取決於全球經濟的強度與產油國集團的供應管理能力。

報告也警告稱,若財政收入長期下滑,將削弱GCC地區非石油部門的GDP成長動能。Fitch原先預測2025與2026年非油經濟成長率皆可超過3.5%,但指出政府支出減少可能拖累該勢頭。

企業表現疲弱、關稅引發的成本壓力以及通膨因素,亦可能導致信貸品質惡化;而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也可能進一步加重債務服務壓力並抑制貸款需求,Fitch表示。

儘管如此,大多數GCC銀行仍資本充足。Fitch指出:「許多銀行近年來已強化資本緩衝,這得益於高油價與高利率所帶來的穩健盈餘,流動性與經濟活動亦表現良好。」

在主權評等方面,Fitch指出,巴林的銀行營運環境評分(為「b+」,展望為負面)最容易遭下調,原因是該國公共財政疲弱、債務水平高,以及其擁有區域內最高的油價財政平衡門檻。該評分受制於主權信評「B+/負面」的限制。

至於區域其他國家,銀行營運環境評分則保持穩定,阿曼是唯一展望為正向的市場。Fitch對沙烏地阿拉伯與阿聯酋的評等為「BBB+/穩定」,卡達與科威特為「BBB/穩定」,阿曼則為「BB+/正向」。

Fitch總結:「這些主權國家擁有更強大的儲備與更具彈性的財政立場,有助於其維持支出與吸收外部衝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