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鏡成消費電子產業鏈重要部分 多款產品計畫今年上市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AI眼鏡(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lasses)是一款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的智慧型眼鏡,通常配備高效能處理器、顯示模組(如AR或MR技術)、語音助理、攝影鏡頭、感測器和無線連接功能。透過語音、手勢或眼動控制,AI眼鏡能夠提供即時翻譯、導航、日程管理、資訊檢索等功能,在部分場景下可「解放雙手」替代手機。隨著技術不斷成熟,AI眼鏡與智慧手機的功能將進一步融合,未來甚至有望挑戰智慧手機的市場地位,成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

據悉,2025年多款AI眼鏡產品計畫在中國大陸上市,這預示AI眼鏡市場即將迎來爆發式成長,有望開啟智慧穿戴設備的新時代。

回顧2024年,得益於多模態AI大模型的推動以及Ray-BanMeta的熱銷刺激,AI/AR/XR眼鏡市場熱鬧非凡。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公開亮相、正式發佈的智慧型眼鏡系列產品達到了46款,涵蓋AI音頻/拍照眼鏡、AI+AR眼鏡(波導技術)、分體式XR眼鏡(BirdBath 光學設計)三大產品類別。這一數據充分顯示出AI眼鏡市場的活力與潛力,也為2025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進入2025年,各大企業紛紛發力,將AI眼鏡的上市計畫提上日程。雷鳥V3AI眼鏡已經在今年1月份搶先亮相,成為市場上的先行者。雷鳥創新此前就與博士眼鏡展開合作,在眼鏡設計、光學配鏡、市場管道等方面進行深度探索。雷鳥V3AI眼鏡可能憑藉其在光學顯示、硬體性能等方面的優勢,以及與傳統眼鏡企業合作帶來的品牌和管道優勢,迅速打開市場,吸引追求時尚與科技融合的消費者。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AI智慧眼鏡產品備受關注,最快將於今年5月份正式上市。這款產品可為用戶帶來更流暢的智能交互體驗,比如在即時數據傳輸、雲端服務支持等方面表現出色。

小度AI眼鏡同樣備受期待,預計將於2025年上半年正式上市。小度作為百度旗下的人工智慧品牌,一直以來在智能語音交互等領域表現卓越。小度AI眼鏡重量僅有45g,搭載1,600萬像素超廣角攝像頭,配備自研的AI防抖演算法,結合四陣列麥克風和定制的開放式防漏音揚聲器單元,可識別聲源方向,區分出佩戴者和其他人。其採用低功耗的電路架構設計,能夠呈現56小時待機,支持連續5小時以上聆聽,30分鐘可充滿電。具備第一視角拍攝、邊走邊問、識物百科、視聽翻譯、智能備忘等功能,小度AI眼鏡有望憑藉這些出色的配置和豐富的功能,為用戶帶來全新的智能穿戴體驗,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AI眼鏡有望隨小米15Ultra手機一起在2月底發佈。據爆料,新品搭載了AI功能、音頻耳機模組和攝像頭模組,並引入大模型技術,支持視頻和照片拍攝,還具備智能識別和顯示場景的功能。小米創始人雷軍曾對小米AI眼鏡的出貨量寄予厚望,預期銷量將超過30萬臺。小米作為全球知名的科技企業,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和完善的生態系統。小米AI眼鏡一旦發佈,很可能借助小米的品牌影響力和生態優勢,迅速獲得市場關注,並且與小米手機、智能家居等產品呈現互聯互通,為用戶打造全場景的智能生活體驗。

從產業趨勢來看,2024年科技企業與傳統眼鏡企業的抱團合作已成趨勢。如雷鳥創新&博士眼鏡、星紀魅族&雅視光學、Rokid&暴龍眼鏡、閃極&LOHO、蜂巢科技&寶島眼鏡等合作案例不斷湧現。這種合作模式在眼鏡設計、光學配鏡、市場管道上產生深度協同,為產品帶來更大商業價值。伴隨著ODM/OEM企業的發力,供應鏈技術成熟度的提高,預計2025年將會有更多的「AI拍攝眼鏡」,以及更多樣化的ID設計。在AR光學方面,碳化矽成為2024年最大光學材料變數,不過其半導體的材料性質也註定了高成本,短期來看,單綠色Micro-LED+玻璃/樹脂衍射光波導更具消費市場價值。多模態AI的湧入,加速了AR眼鏡標配「攝像頭」的進程。

AI眼鏡正逐漸成為消費電子產業鏈的重要一環,2025年多款產品的上市計畫,預示著這一領域將迎來黃金發展期。無論是技術創新、產品功能完善,還是市場格局的變化,都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相信在各大企業的努力下,AI眼鏡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智能、便捷、個性化的體驗,也將推動整個消費電子產業邁向新的高度。隨著時間的推移,AI眼鏡在教育、醫療、工業等更多領域的應用也將不斷拓展,為各產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新的助力。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