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來首次!泰國信貸負成長 壞帳激增、經濟壓力加劇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泰國正面臨16年來最嚴重的信貸收縮情況,反映出經濟風險不斷上升。在企業與家庭借貸雙雙下滑的同時,壞帳問題也持續惡化。開泰研究中心(KResearch)指出,儘管銀行仍願意放貸,但在整體經濟疲弱與信貸審查趨嚴的背景下,貸款需求大幅萎縮。

 

自2008年以來首次年度信貸萎縮

開泰研究中心已將其2025年貸款成長預測從原先的正0.6%下修至負0.6%,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信貸負成長。2025年第一季,多數領域的貸款成長均不理想,其中企業貸款僅小幅成長1%,主要來自短期營運資金需求,而個人貸款(特別是房貸與車貸)則持續萎縮

消費者信心依然疲弱,導致房產交易量出現雙位數下滑。銀行亦因審慎考量,加強控管信用卡與無擔保貸款的核准條件

KResearch主管Kanchana Chokpaisalsilp指出:「新貸款的成長已被快速還款抵銷,導致淨貸款成長趨於零甚至為負。」

 

壞帳與重組風險升高 銀行體系面臨挑戰

不良貸款(NPL)比率預計將從2.7%上升至近3%,主因是經濟疲弱延續。此外,先前已重組的貸款再次違約的情況日增,反映出銀行系統潛在的長期風險。

儘管銀行透過重組、資產出售等方式積極控管壞帳,但「重陷困境」的風險仍不容忽視。

 

債市籠罩信心陰霾 籌資難度增加

泰國企業債市場持續低迷,2025年預估新發行規模僅8800億至9000億泰銖,連續第三年無法突破1兆泰銖大關。平均籌資成功率已降至70%,顯示在發行成本上升與投資信心低落的環境下,企業募資壓力加劇。

機構投資人意願下降,使企業日益依賴散戶資金,這在不確定經濟情勢下將帶來額外風險

 

國內汽車市場進一步萎縮 BEV成唯一亮點

泰國國內汽車銷量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繼續下滑。上半年銷量已減少1.0%,預計下半年將再下降1.7%。主因包括整體經濟疲弱、信貸緊縮與農民收入下降。

2025年全年汽車產量預估將下降6%,出口則預計大減11%。不過,電動車(BEV)生產表現可望支撐部分需求,受益於政府EV 3.0與3.5政策推動,產能正逐步擴大。

 

2025下半年泰國恐陷技術性衰退

KResearch首席經濟學家Burin Adulwattana警告,泰國在2025年下半年有陷入「技術性衰退」的風險(即連續兩季GDP負成長)。主因包括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例如美國因川普回鍋執政並提高關稅,將對出口造成衝擊。

根據不同的美國關稅情境(10%或36%),泰國出口可能下滑0.5%,或微幅成長0.5%,全年GDP成長率將落在1.4%至1.8%之間

泰國政府的財政刺激力道也明顯減弱。2025年經濟刺激預算僅為250億泰銖,遠低於2024年的1400億泰銖,主要是因為數位錢包政策尚處於初期階段。

 

GDP與通膨預測雙雙下修 利率可望持續調降

渣打銀行(泰國)已將2025年GDP成長預測由2.4%下修至2.0%,主因包括:內需疲弱、中國遊客人數不如預期、低通膨與政治不穩

該行也大幅下修2026年GDP預測,從原先的4.5%降至僅2%。同時,預估通膨將低於泰國央行1–3%的目標範圍:2025年為0.5%,2026年為1.0%。

基於此情勢,渣打預期泰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可能在今年內降息3次,將政策利率調降至1.50%

 

泰銖短期疲弱、長期可望回升

泰國商業銀行預測,泰銖在短期內將持續波動,可能在7月初貶至33泰銖兌1美元。但中長期而言,隨著全球資金撤離美元、轉向亞洲市場,泰銖將出現回升趨勢

預計將有100億至200億泰銖的資金流入泰國債市,主要來自利率下降帶來的債券資本利得機會。

另外,外幣存款帳戶(FCD)也呈現雙位數成長。儘管成長強勁,央行強調這類帳戶並非投機工具,並將持續監管其用途,確保用於風險管理與投資目的。

 

小結:亮點有限,衰退風險升高

總體來看,泰國經濟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信貸負成長、壞帳風險上升、消費疲弱與外部不確定性。雖然電動車生產與資金回流提供些許希望,但若消費信心、出口與財政政策無法明顯回穩,泰國恐難擺脫衰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