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與台中市機械業二代協進會(G2)共同主辦的「2025年智慧機械新藍海」活動,於6月3日在台中日月千禧酒店盛大舉行。活動聚焦AI機器人與無人載具的國際商機,特別邀請包括艾歐圖科技公司、中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所羅門股份有限公司,分享如何結合臺灣產業供應鏈優勢,拓展國際「非紅商機」合作機會,並積極對接AI機器人與無人機的全球市場需求。
PMC副總周麗蓉指出,經濟部將投入百億元推動AI智慧機器人計畫,五年內目標將產值從40億提升至500億,應用涵蓋醫療、照護與國防。無人機市場亦快速成長,預估2030年全球產值將達600億美元,年成長率近8%。透過「智慧機械海外推廣計畫」,結合實體展與數位行銷,協助台灣機械業拓展國際市場。
艾歐圖科技執行董事劉毅指出,烏俄戰爭促使全球重視無人載具應用,美國國防部推動「可耗損、自主、多領域」(ADA2)戰略,加速軍商整合,並要求供應鏈「去中國化」。台灣在精密製造、感測模組與整機整合等領域具備優勢,加上民主體制與地緣條件,成為美國與盟國潛在合作對象。若能加速自主原料開發與導入數位平台,台灣有望成為全球無人載具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
中陽實業賴虹錡總經理特助分享,中陽從縫紉機零件起家,歷經三代轉型為多元製造企業,具備航太、汽車與國防製造能力。因應無人載具崛起,中陽自主研發雙缸燃油噴射引擎,成功切入無人機動力市場。堅持全台製造,並升級模型車與水上引擎技術,開發適用於長距離、高負載飛行的動力模組,已吸引歐美客戶洽詢,展現台灣高端零組件的國際競爭力。
所羅門股份有限公司專案經理林亭甫則指出,視覺AI正成為無人載具核心技術,廣泛應用於無人機、AGV與機器狗等系統。透過圖像辨識與多模態感測器,視覺AI可即時分析異常、辨識人員與設備狀態,提升自動化效能。實際應用包括石化廠壓力錶讀取、風電場檢測與工地安全監控等。視覺AI具備軟體升級與多平台部署能力,亦可建立數位履歷與知識庫,是台灣廠商進軍智慧載具高階應用的重要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