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關鍵與新興科技指數》:義大利排名第14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日前發布《2025關鍵與新興科技指數》(2025 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dex),義大利在參與評比在25個國家中名列第14位,落後於英國、德國、法國,領先西班牙與荷蘭。

該項指數評比25個國家在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半導體、生物科技及太空產業的表現。義大利雖非位於頂尖,但擁有若干優勢領域,有待進一步強化並轉化為堅實的戰略資產

甘迺迪學院Belfer中心研究員Carlo Giannone指出,義大利擁有水準相當好的科學研究及制度資源,惟未能轉化為科技競爭力;學術研究上表現優異,但專利產出、科技商業化與新創規模化則明顯不足。

在人工智慧領域,義大利擁有先進的基礎設施與活躍的科研社群,居歐洲領先群。但AI技術的商業化明顯落後,且由於缺乏風險資本及技術轉移機制薄弱,AI新創公司無法擴大規模。Giannone研究員建議參考法國與德國,成立國家AI成長基金,以稅收優惠與政府擔保吸引私人投資,推動以卓越大學、產業資料集群及與主權運算資源為核心的公私合營聯盟。

義大利的生物科技領域學術產出名列前茅,亦無法轉化為專利或商業應用,囿於公私部門投資遠低於歐洲主要競爭對手、法規制度過於保守,限制基因編輯與基改作物等關鍵創新。目前雖然Bioindustry Park等生醫科技園區或創新聚落逐步成形,但仍缺乏整合資金、法規改革與加速專利核發的國家級治理架構。

2023年義大利金融科技投資額突破10億歐元,但仍大幅落後於倫敦、柏林與巴黎。此外,義大利南部地區數位基礎建設薄弱及資安體系未盡完善,亦削弱整體吸引力。建議加速推動全國寬頻建設並導入資安框架,將有助於促成義大利本土金融科技發展。

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義大利擁有歐洲第二多的微電子企業,但多數業者仍集中在前段製程,較先進領域如10奈米以下晶片、無廠晶片設計(fabless)、EDA工具等尚未充分發展。義大利政府成立Chips.IT基金會、新加坡Silicon Box近期宣布投資32億歐元設廠,應充分把握此一契機,推動中小企業、大型企業與學研機構的合作,打造涵蓋整個價值鏈的創新生態系。

義大利在太空領域歷史悠久,參與國際太空站建設,並與Thales共同主導歐洲衛星製造,日前更發射7顆新衛星。但義大利太空產業88%的資金來自公部門,遠高於法國、德國或英國;缺乏國內發射基地而限制自主性;昂貴的保險成本亦阻礙新創發展。若能擴大歐盟推動的IRIS²衛星計畫,建立以商業服務為核心的供應鏈,義大利將有機會成為太空強國。

量子科技領域則堪稱義大利當前狀況的縮影:擁有頂尖人才與科研成果,卻缺乏產業化進展。義大利在量子感測與量子加密通訊(QKD)技術領先,但政府資金僅為法國的12%,甚至不到英國的6%;沒有成熟企業及國家級量子平臺,亦缺乏博士生與技術人才的培育計畫。亟需建構國家量子科技中心、建立專屬的加速器,促進產學合作,建立長期的科技價值。

Giannone研究員認為,義大利的根本問題在於體制,儘管可獲取豐厚的歐盟資源,義大利缺乏將公共資金支持轉化為產業領導力或地緣政治槓桿的機制。渠建議成立一個全新的義大利「新興科技署」(Italian Emerging Technology Agency;IETA),參考德國SPRIND或美國DIUx的成功經驗,一個具有戰略、靈活自主,並專注於具高風險性創新的機構,可整合相關部會、CDP、PNRR基金等資源,成為推動義大利科技發展的核心樞紐。這不僅攸關吸引資金或留住人才,更攸關打造義大利擁有符合當代地緣政治與經濟挑戰的科技產業新身分。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