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美妝市場的首份「成績單」正式揭曉,數據顯示,美妝市場規模持續擴張,線上交易成績亮眼,同時品牌競爭激烈,品類分化加劇,眾多商機正浮出水面,等待挖掘。
線上美妝雙成長,平臺格局生變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1-3月,化妝品零售額達1,149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成長3.2%。化妝品企業零售額正在加速擴大,但龍頭企業競爭也愈發激烈。據《FBeauty未來跡》對電商平臺淘寶天貓、京東、抖音、快手、拼多多5大平臺數據的整理,今年第一季度化妝品線上交易額超過1,528.85億元,成長14.68%;交易量達20.46億件,成長11.24%。其中,3月受38婦女節大促銷影響,貢獻了最大交易額;抖音交易規模持續擴大,交易額與交易量分別成長28.98%、23.92%;拼多多則是成長速度最猛的平臺,交易額成長200.75%至126億元,交易量成長216.42%至4.07億件,處於成長爆發階段,為品牌入駐提供了絕佳機遇。
品類分化顯著,潛力顯現
從品類表現來看,美容護膚、彩妝、洗髮護髮、口腔護理、香水5大品類中,除口腔護理交易量下滑外,其餘品類交易額均成長,多數品類交易量也有20%以上的成長。美容護膚作為第一大品類,交易額成長16.02%至919.71億元人民幣(下同),占總交易額的63.3%;彩妝品類交易額成長17.62%至274.69億元;洗髮護髮交易額增速最快,成長26.17%至165.43億元;香水品類觸底反彈,交易額和交易量分別成長19.9%、24.47%,展現出良好的復蘇態勢。
在細分品類中,面部護理套裝、底妝、乳液/面霜、面部精華線上交易額突破百億元人民幣,位居前列。其中,底妝交易額成長24.6%,漲勢突出。面部護理套裝、乳液/面霜、面部精華、眼部護理等細分品類,交易均價超過百元人民幣,且交易額增幅大於交易量,未受「低價競爭」過多影響,利潤空間較大,極具發展潛力。然而,身體護理、身體清潔等個護品類卻面臨困境,出現交易額與交易量雙下滑,且交易額下滑幅度超過交易量,平均交易額在45-50元左右人民幣,受「低價戰」衝擊嚴重。口腔護理品類則呈現出獨特的發展態勢,其交易量下滑2.88%,但交易額成長5.2%,或與品類結構性調整、高端化升級相關。
品牌競爭白熱化,大陸國貨崛起勢頭猛烈
第一季度美妝品牌榜單迎來「洗牌」。LOREAL巴黎萊雅、KANS韓束、Proya珀萊雅、LANCOME蘭蔻、Estee Lauder雅詩蘭黛、La Mer 海洋拉娜穩居前6,名次保持不變。但在「中階」市場,競爭異常激烈。YSL聖羅蘭、SK-II、穀雨、自然堂等7個品牌排名上升,毛戈平、百雀羚、修麗可、丸美、可複美5個品牌新入榜單,其中4個為大陸國貨品牌。整體來看,外資品牌在前20中佔據11個席位,LOREAL巴黎萊雅穩居榜首,蘭蔻、海洋拉娜等國際大牌佔據高端市場,建立起牢固的「壁壘」。大陸國貨品牌不甘示弱,除韓束、珀萊雅衝擊前列,穀雨、自然堂等品牌在中階發力,對國際品牌造成衝擊。分品類來看,美容護膚品類頭部競爭膠著,珀萊雅、巴黎萊雅、韓束第一季度線上交易額均在22億元人民幣規模;彩妝品類中,聖羅蘭衛冕,但大陸國貨品牌佔據11個席位,毛戈平、卡姿蘭等成熟品牌衝擊高端,三資堂、戀火等新銳品牌也在快速崛起;口腔護理品類中,大陸國貨品牌表現出色,參半、雲南白藥、舒客、冷酸靈佔據前4名,參半線上交易額成長140.55%,超越雲南白藥位居第一。
2025年第一季度美妝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對於品牌而言,應抓住線上成長紅利,尤其是拼多多等快速成長的平臺;聚焦高潛力品類,如面部精華、眼部護理等,挖掘利潤空間;同時,在激烈的品牌競爭中,找准定位,發揮自身優勢,無論是大陸國貨品牌的崛起,還是外資品牌的堅守,都需要避免陷入「低價競爭」的泥潭,以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