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週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34010123號
隨著全球航運物流的蓬勃發展,商業港口與碼頭營運也引起越來越多投資客的興趣。根據審計諮詢公司PwC(資誠)統計,2023年度,全球共有16處主要港口碼頭之營運由投資客入主。
PwC在一份針對運輸及物流行業的研究中分析,自2015年至今,全球港口基礎設施領域的併購與銷售呈現大幅成長。累計交易額達到約1,000億美元。
雖然單以2023年度觀察,宣布達成的交易價值大幅下降至42億美元,與2022年的115億美元相差甚遠,但全年共完成交易16筆,顯示航運及物流業的收購活動仍然相對活絡。
PwC的分析師也觀察到相關行業正在改變,例如:2015年至2023年間,在港口基礎設施領域宣布的184筆交易中,三分之二都是針對亞洲與大洋洲的港口。而根據PwC的「運輸與物流業晴雨表」,外國投資者對非洲各處港口碼頭的投資目前變得越來越積極。
PwC的報告指出,在中國推動「新絲路」建設以及對非洲戰略投資的同時,來自歐洲的集團也對非洲基礎設施積極布局以維持競爭力。
PwC海運行業專家André Wortmann表示,通往歐洲的航線可能會變得不那麼重要。在爭奪關鍵基礎設施的過程中,歐洲國家必須保持警覺,全球海事體系以及現有的平衡正在瓦解,因為關鍵參與者有時會追求截然不同的(政治)利益。
雖然歐洲港口營運權仍然具有相當吸引力,近期全球最大航運集團MSC入股漢堡港口營運商HHLA即為良證,但產業專家提出警告,歐洲港口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必須注意。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