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正在醞釀巨變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根據中國大陸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3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900萬輛,同比增長35%。

縱觀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車企也在加快新一輪的“競速”。2023年以來,包括“蔚小理”在內的多家車企已經確定了其2023年年度銷量目標,錨定的銷量增長狂飆速度,顯示出車企規模擴張的“野心”。

目前,隨著新能源車補貼離場、疊加特斯拉降價帶來的“鯰魚效應”,大陸車企陷入了“價格混戰”之中,在“保價格”與“搶市場”的兩難境地中,行業市場格局或將迎來加速“洗牌”期。

欲擴銷量,搶佔市場

近兩年,大陸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市占率已連續8年全球第一。數據顯示,2022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分別同比增長96.9%和93.4%,市場佔有率達到25.6%,高於上年12.1個百分點。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新能源狹義乘用車(狭义乘用车=轿车+MPV+SUV,广义乘用车=轿车+MPV+SUV+微客/交叉型乘用车)廠商零售銷量排名TOP15企業分別為比亞迪(市場份額為31.7%)、上汽通用五菱(7.8%)、特斯拉中國(7.8%)、吉利汽車(5.4%)、廣汽埃安(4.8%)、奇瑞汽車(3.9%)、長安汽車(3.7%)、哪吒汽車(2.6%)、理想汽車(2.3%)、長城汽車(2.2%)、蔚來汽車(2.2%)、小鵬汽車(2.1%)、零跑汽車(2%)、一汽大眾(1.8%)、上汽大眾(1.6%)。

作為2022年的全球新能源車銷冠,比亞迪2022年全年累計銷量達到了186.9萬輛,同比增長152.5%,相較於120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完成率達156%。

不僅如此,在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仍在虧損邊緣掙扎之際,比亞迪已經成為為數不多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根據比亞迪1月30日業績預告,2022年預計年度營業收入突破4,200億元人民幣,實現歸母淨利潤(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60億元~1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5.42%~458.26%。

比亞迪董事長表示2023年比亞迪將向400萬輛發起衝擊,小鵬汽車計畫2023年完成累計交付45萬輛,除去2022年末累計交付的25.87萬輛新車,2023年需完成近20萬輛交付,目標增長率達65.6%。2023年哪吒汽車目標銷量25萬輛,目標增長率67%。廣汽埃安2023年的目標是保50萬輛、爭60萬輛,吉利汽車表示2023年的新能源銷量要達到60萬輛,較2022年33萬輛的銷量,目標增長率為81.8%。

雖然新能源車企的銷售擴張規模似乎呈現狂飆之勢,但是否能完成增長率高達60%-88%的目標銷量,仍有待觀望。從車企2022年年度目標完成率來看,比亞迪、廣汽埃安、哪吒汽車超額完成,目標完成率分別為156%、108%、101%;而理想、蔚來、小鵬、零跑汽車的目標完成率分別為67%、81%、48%、93%,並未如期完成年度KPI。

價格混戰,銷售承壓

當特斯拉在大陸打響“降價”第一聲槍響,似乎也預示著大陸新能源車市場將掀起一場價格混戰。

特斯拉第一次降價發生在2022年9月,此後3個多月,連續4次降價。2023年1月上旬,特斯拉官宣車型Model3與ModelY降價,攪動了新能源車市場。數據顯示,特斯拉降價一周後,其中國大陸市場日均銷量一度同比飆升76%。

而與此同時,2023年伊始,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結束,新能源車企的成本壓力加大。零跑汽車、比亞迪等大陸新能源車企正紛紛加入漲價浪潮。

舉例來看,廣汽埃安在1月1日起也對旗下產品進行了價格調整,2022款埃安LX相較舊款漲價7,000元人民幣,AION S Plus 70入門版本漲幅為5,200元人民幣。哪吒汽車自1月1日起上調旗下哪吒U和哪吒V官方廠家指導價。其中哪吒U部分車型上調3,000~5,000元人民幣,哪吒V部分車型上調2,000元人民幣。

專家指出,特斯拉作為行業標杆,其產品定價會影響其他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存空間,特斯拉降價促銷勢必加劇競爭。在特斯拉降價的“鯰魚效應”下,1月中旬以來,賽力斯、小鵬、蔚來、比亞迪等自主新能源車企也開始跟進降價,拉開了大陸國產車降價帷幕。

不過,特斯拉卻“不按套路出牌”,在距離其Model Y官宣降價僅時隔一個月後,2月10日,特斯拉中國大陸官網顯示,Model Y後驅版漲價2,000元至26.19萬元人民幣。

相比2020-2022年,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進入以價換量階段。特斯拉帶動2023年新能源汽車加速成本曲線下降的節奏,加速行業技術創新進展。

然而,數據顯示,2023年1月新能源車零售銷量預計為36萬輛,同比僅增長1.8%,環比下降43.8%,新能源車市場2023年首月成績並不理想。

事實上,2023年1月造車新勢力的銷量集體回落,銷售承壓。吉利汽車公告,旗下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極氪1月交付汽車3,116部,同比減少約12%。蔚來汽車交付8,506輛汽車,同比下滑11.87%。小鵬汽車交付量腰斬,交付量僅僅5,218輛。哪吒汽車交付量6,016輛,同比減少45.4%。

行業或加速洗牌,智能化是關鍵

2023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消費者對政策觀望的過渡階段。當前,新能源剛需車型成本繼續承壓,補貼退坡帶來的價格面臨調整,新能源車市場格局正在重塑。

專家預計,2023年新能源車市場最大變數仍在於疫情、車企定價策略,以及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另外,產業鏈的業績下修風險或逐步發酵,預計行業競爭加劇,頭部集中化趨勢或進一步顯現。

專家分析指出,從長期來看,預計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帶來的影響有限,未來行業電動化、智能化景氣向上趨勢不變。行業進入穩定成長新階段,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安全性升級帶來的產品體驗提升和成本下降是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在智能汽車時代,核心技術是拉開差異化競爭的關鍵。近年來,新能源車企不斷加大對研發投入。從主流車企的研發支出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研發支出10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7%,主要投入三電技術、智能座艙等領域;上汽集團研發支出126.6億元人民幣,與上年持平,主要投入電氣化、智能化方向;長城汽車研發支出85.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74%,主要為新能源領域佈局;長安汽車的研發支出為34.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09%,主要投入智能電動路線方面。

同期,蔚來、小鵬、理想的研發投入分別為68.45億元人民幣、39.84億元人民幣、47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148.9%、50%、129.3%,主要投入自動駕駛等方面。其中,小鵬汽車計畫將在2023年之後的五年持續對自動駕駛進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每年的研發投入都會超過60億元人民幣。

大陸智能汽車產業規模大、增速快,滲透率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20年大陸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增長到2,556億元人民幣,預計2026年產業規模將達到5,859億元人民幣,CAGR(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4.8%。根據大陸國家發改委預測,2025年中國大陸智能汽車數量將達2,800萬輛,滲透率82%,2030年將達到約3,800萬輛,滲透率達到95%。

展望2023年,大陸經濟復蘇強預期,購買力恢復將有利於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全球新能源車市場有望維持高景氣,預計全年銷量增速雖放緩,但仍將實現快速增長。

2023年,大陸新能源車行業仍將在機遇與挑戰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