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依據新加坡非營利組織「影響力投資與實踐中心」(The Centre for Impact Investing and Practices,CIIP)的報告指出,因人口多、行業發展空間大、創業人才濟濟等優勢,提供民間企業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較多的機會,亞洲影響力投資市場最具發展潛力。(註:影響力投資是指在獲得財務回報的同時,為社會與環境帶來正面、可衡量影響的投資。)
二、 前揭報告分析如下:
(一) 亞洲的人口規模與結構為影響力投資帶來機遇,亞洲人口約43億人,占全球總人口55%,15歲至29歲的青年人口為9.8億。亞洲大部分人口仍需民間企業提供必要服務,每1000人中,中、低收入經濟體只有1.1人是醫生,倘包括中高收入經濟體,則有1.3人是醫生。友邦保險(AIA)便在亞洲私人醫療領域尋得機遇,並為該市場提供可負擔醫療保險產品。
(二) 亞洲約四成人口(15歲以上)沒有銀行戶頭,東南亞則有七成的成年人未充分獲得銀行服務(underbanked)或沒有銀行戶頭。本區域金融科技與小額信貸(microfinance)公司,如Veritas Finance、Nikel與Bandhan Bank等,已把握改善弱勢群體的融資管道商機。
(三) 亞洲在科技及數位化方面佔有優勢,東南亞是全球最精通數位技術的人口之一,該區域去年新增4000萬互聯網用戶,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5%,高於全球的60%,讓Grab與GoTo等區域科技公司能夠接觸數億名消費者及企業老闆,並通過數位形式帶來就業機會與商機。
(四) 亞洲企業積極參與社區發展且多角化經營,家族企業以更長遠、多代人(multigenerational)的角度經營生意,許多亞洲企業都積極參與社區發展,更廣泛的與利益相關者接觸,這些商業文化特徵使亞洲投資者與企業的營運模式更具正面影響力。
(五) 亞洲許多行業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具工業化與數位化發展潛能,投資者及企業將可藉機提高利益相關者與股東的價值。
(六) 埃森哲(Accenture)一項全球調查顯示,亞洲年輕一代的購買與投資決策為社會及環境帶來正面影響,逾2.65萬名年輕人當中,亞洲有77%盼涉足綠色經濟領域,歐洲及美國則約50%。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