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能源轉型與氣候挑戰雙重壓力,馬來西亞政府近期已完成「核能作為主要能源選項」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初步結果顯示,核能具備穩定、潔淨與可靠的發電潛力,可望成為國家實現能源永續與減碳目標的重要支柱。
馬來西亞科學、工藝及革新部(MOSTI)部長鄭立慷(Chang Lih Kang)指出,該項研究建議成立六個跨部門技術工作小組,以全面檢視核能導入所需之政策設計、技術規劃及人才建設。其中三個小組由MOSTI主導,分別聚焦於核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核能專業人力培育,以及法規與監管機制的建構,為未來推動核能應用奠定制度與技術基礎。
鄭立慷強調,政府正將核能列為馬國能源轉型的主要選項之一,並透過與能源及水務轉型部(PETRA)的策略協作機制,持續推進相關研究與規劃。他指出:「我們的目標是在兼顧安全與社會接受度的前提下,審慎評估核能的可行性,並做好各項制度與產業鏈的準備工作。」
目前,馬來西亞核能機構(Nuclear Malaysia)擁有323名研究人員,另有36名原子能局(AELB)科學官員,分布於放射醫學、工業應用、農業科技等多個技術領域,為核能發展提供專業支撐。
為強化國際合作與加速核能部署,馬來西亞已於2024年7月10日與美國簽署《民用核能戰略合作協議》(Strategic Cooperation in Nuclear Energy for Peaceful Uses),以作為深化雙邊核能合作的關鍵起點。根據協議,雙方將在遵循最高安全標準與負責任原則下,共同推進技術交流、人才發展及監管經驗分享。
此外,馬國也同步拓展與中國、俄羅斯等核能技術領先國的合作網絡,期盼透過多邊合作與技術移轉,系統性建構具本土能力的民用核能發展架構,為未來綠色能源佈局提供多元選項與風險對沖機制。
隨著該前期研究完成,馬來西亞正邁向下一階段的核能政策審議與公眾溝通工作,未來發展動向備受區域能源市場與國際投資界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