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長期以來的高速公路壅塞問題,馬來西亞政府計畫推動「多車道快速通行系統」(Multi Lane Fast Flow System, MLFF),以自動支付機制取代傳統收費站,讓車輛無需停車或減速即可通行,以提升交通流暢度並減少壅塞。自2021年啟動以來,MLFF計畫一直被視為解決交通壅塞的關鍵措施之一,然而實施過程中卻面臨諸多挑戰。
MLFF系統與新加坡電子道路收費系統(ERP)類似,旨在提升過路費支付的效率。然而,該計畫並非一帆風順。2023年12月,馬來西亞32家高速公路特許經營商對政府未經協商、直接將價值34.6億馬幣(約7.54億美元)的特許經營權授予單一私人企業表示不滿,並引發廣泛爭議,此爭議促使公共帳目委員會於2024年2月啟動審查程序。
知情人士透露,解決方案之一是允許各高速公路經營商根據自身需求實施MLFF系統,部分業者已表態願意自行推動該系統。馬來西亞首相安華於2023年12月曾表示,政府將重新檢視MLFF合約授予程序,以確保透明度並符合法規。工程部副部長Ahmad Mazlan則指出,問題的核心在於部分特許經營商的業務範圍重疊,導致如管理超過1,000公里高速公路的PLUS Malaysia等業者對該計畫持反對立場,並希望獨立推動MLFF。
儘管如此,現有的收費系統依然存在技術和操作問題,並未能有效解決交通擁堵。2018年推出的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被寄予厚望,認為可以解決收費站擁堵問題,但至今僅占全國收費交易的18.55%。RFID系統的限制引發了廣泛的駕駛者不滿,很多駕駛人仍然選擇使用卡片支付通行費。
馬來西亞工程部長Alexandar Nanta Linggi坦承,RFID系統的落實面臨諸多技術與營運挑戰,並強調將與高速公路管理局及各經營商攜手解決問題。他表示,MLFF系統將顯著減少交通壅塞、簡化收費程序並提升駕駛體驗,讓車輛無需停車或減速即可順暢通行,提高高速公路運輸效率。
儘管計畫面臨挑戰,消費者團體仍認為MLFF系統對解決壅塞及推動高速公路現代化至關重要。馬來西亞消費者協會聯合會執行長T. Saravanan表示,若無法順利落實MLFF,將使消費者難以享受高效便捷的支付機制。消費者運動秘書長Herby Dhillon亦指出,計畫延宕將迫使駕駛人繼續忍受低效的現行收費模式,並強調應優先考量消費者的時間與便利性。
整體而言,儘管馬來西亞政府在推動MLFF系統時遭遇挑戰,解決交通壅塞與現代化高速公路收費系統仍是長期政策目標,並對提升交通效率與消費者便利性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