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網絡演唱會門票詐騙案激增,警方呼籲市民提高警覺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香港警方2023年首10個月已記錄超過1200宗網路演唱會門票詐騙案,涉及款項高達1100萬元,案件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4倍,損失金額更增加了4倍。

陳小姐(化名)為了購買紅館演唱會門票,2023年11月初在社交平台上聯絡到一名賣家,對方以「港人優惠」吸引她,並提供聲稱是自己的身份證及住址證明。陳小姐轉帳了2,100元後,賣家卻不斷遊說她購買更貴的門票。她發現對方的轉帳名稱與提供的身份證姓名不符,於是報警,警方回應指該帳戶牽涉多宗詐騙案。

南韓一知名女團年初來港開演唱會,門票一度供不應求。劉女士(化名)的女兒是歌迷,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出售門票。賣家以各種藉口,包括戶口問題,要求她反覆轉帳,劉女士 女兒「求票心切」 ,因此先後轉帳了近18,000元,最後才發現上當,並報警。劉女士表示,不明白為何賣家的銀行帳號和社交帳號等資訊已掌握,但騙徒仍未被抓捕,已經過去一年。

香港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葉卓譽表示,演唱會門票詐騙案的受害人通常未曾與詐騙者見面,損失金額一般在幾千至幾萬元不等。詐騙者會以門票即將售罄為由,催促受害人轉帳,但一旦收款後,便中斷聯絡等手法行騙,有些詐騙者甚至提供假門票。

葉卓譽指出,警方會追蹤數位線索,並追查資金流向,但部分詐騙者可能利用境外平台進行詐騙,或許未必使用香港身份註冊銀行帳戶或電子錢包,之後再離開香港,因此抓捕並不容易。然而,他強調即使受害金額只有一元,警方也會積極追查。警方呼籲市民盡量透過官方渠道購買演唱會門票,若在網上平台交易,儘量選擇面交方式,並在轉帳前使用警方網站上的「防騙視伏器」或「防騙視伏App」,輸入賣方的電話號碼、收款帳號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