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有意與全球推動和平合作 共同促進普惠發展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指,在全球發展正值動盪變革之際,地緣政治緊張與經濟格局演變疊加的階段,亞太地區有更迫切需要合力打造穩定暢通的產業供應鏈,加強區內經貿合作。在這大格局下,香港必定可更好地發揮超級聯繫人、資金人才匯聚平台和高增值服務提供者的角色,與東盟以至亞洲各國共同分享繁榮發展的未來。

過去一周多國領袖雲集亞洲地區,先後出席在印尼舉行的20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和在泰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大家的焦點既落在各國元首、政府首腦間的會晤,也同時落在這些會議聚焦討論及國際共同關心的議題,包括疫情、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供應鏈受干擾、通脹高企及大幅加息令經濟動力減弱等等重大威脅,以及如何能更好的振興經濟、帶動復蘇的迫切問題。

今年G20會議的主題是「共同復蘇、強勁復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議中明確指出,新冠疫情反覆,世界經濟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全球治理嚴重缺失,糧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機叠加。面對這些巨大且迫切的威脅,各國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無論是穩住經濟抑或應對氣候變化危機,都需要全球各國團結力量、合力應對。全球發展需要有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世界繁榮穩定不可能建立在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基礎上。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之際,全球需要更包容、更普惠、更有韌性的發展,讓各地民眾都能受惠其中。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再次提到的全球發展倡議,獲不少與會領袖認同。這倡議是習主席去年在聯合國大會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也寫在上月的20大報告之中。倡議強調發展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要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核心理念包括堅持發展優先,建構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普惠包容,着力解決國家之間和各國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堅持創新驅動,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打造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發掘疫後經濟增長新動能,攜手實現跨越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綠色復蘇發展等。倡議提出一年以來,已獲逾百國家及國際組織和應,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已有逾60國參與。

過去近三年,全球經濟飽受疫情打擊,並削弱了國際社會過去多年的減貧成果;供應鏈受嚴重干擾也令糧食不足的問題惡化,疲弱的環球經濟亟需有力的復蘇支撐。事實上,我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就是着眼全球需共同發展的現實需要和長遠目標,也配合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推動。我國亦提出了具體可行的項目,讓已發展國家、發展中國家和經濟體量較小的國家,都能充分地受惠其中,既能推動自身發展,亦造就更公平的整體發展,讓全球人民也能分享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倡議是站在人類福祉的高度上,搭建有利於國際合作的平台和議題,體現着大國的承擔。在今天國際社會充斥着強烈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氣氛下,這個目標殊不容易。我國展現了堅定推動向前的氣魄和擔當,全力推動國際之間的合作、更均衡的夥伴關係,以實現更可持續、更普惠、更包容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