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2016推出UPI支付系統,允許買賣雙方可以直接銀行轉帳,這個14億人口的國家,已有超過2.6億人使用電子支付,使得電商巨頭紛紛納入UPI支付管道,成為印度首選的支付方式。
印度的電子支付市場全球增長最快,從零售到公用事業,甚至是街頭攤販,電子支付早已取代現金支付,成為印度各行各業交易首選。電子支付最大的好處在於能使印度數百萬計,不符合銀行資格的人,也能使用金融服務。政府積極擴大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強力宣導,所有民眾都能使用金融服務的同時,政府也能從中確保稅收。而新興技術如區塊鏈、生物識別和穿戴裝置,提高安全性後更將進一步重塑行業格局。
推動印度電子支付發展的主因在於「數位印度」政策,促使統一支付介面(UPI)、RuPay卡和Bharat QR的發展,使電子交易更加順暢,並大幅降低成本。而2016年的去現金化運動,電子支付直接成為個人和企業取代現金交易的最佳方案。隨著智慧型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更拜COVID-19所賜,基於衛生擔憂和社交距離,使印度電子商務蓬勃發展,電子支付操作簡單方便,民眾接受度高,加速政府推廣非現金交易。
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的報告顯示,印度電子支付市場規模預估於2024年為3,575.1億美元,預計在2029年達到8,144.3億美元,預計2024到2029期間將以17.90%的複合年增長率成長。
印度互聯網和智慧手機的普及率提高,帶動印度電子商務市場將以31%年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6年將達到2,000億美元,線上購物的人數預計2025年將達到2.2億。商品交易市場已然從現金,轉為多種支付系統並進的時代,特別是UPI成長更是驚人。NPCI數據顯示,至2022年底UPI的總交易金額為125.95萬億盧比,同期增長1.75倍,UPI的總交易金額更占印度GDP近86%。至2023年底,UPI的總交易量達到8,375億。
印度政府推出的各種政策,如數位印度,進一步推動了該地區對數字錢包和數字支付的採用。此外,根據2022-23財政年度的聯邦預算,為促進印度的數字經濟,印度儲備銀行(RBI)將推出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作為印度官方的數字盧比,這進一步有望強化印度支付市場。
印度國家支付公司(NPCI)的即時支付服務(IMPS)通過統一支付介面(UPI)推動了一系列不斷擴大的API覆蓋服務。統一支付介面(UPI)是一個支付系統,將各種銀行帳戶整合到一個單一的移動應用程式中,將多個銀行功能、無縫的資金路由和商戶支付合而為一。它還滿足了點對點的收款請求,可以根據需要和方便進行安排和支付。此外,Buy Now Pay Later(立即購買,以後支付)實時支付服務在印度成長快速,將是下一波支付的明日之星。
然而,電子交易數量的大幅增加,但銀行基礎設施沒有相對增加下,交易失敗的情況屢見不鮮。印度儲備銀行與NPCI正在促使銀行改善軟硬體設施,減少系統故障,並建立處理客訴的即時系統。
許多人認為在COVID-19流行期間,印度全國實施封鎖是促使電子支付發展的首要因素。其實不然,在疫情之前,印度政府早就積極推廣無現金運動,疫情只是加速轉變。在人民普遍習慣電子交易後,印度各大購物中心、商店街、傳統市場及小吃攤販已經都能夠掃碼支付。
許多廠商發覺電子支付市場大餅,自然引來國際競爭者。印度當地的電子錢包廠商Paytm、MobiKwik和PhonePe正在與Google Pay、Amazon Pay等,爭奪龐大且不斷增長的電子商務市場。此外Buy Now Pay Later的實時支付服務正逐漸成為受歡迎的結帳方式,作為信用卡的替代品。電商巨頭如Flipkart和Amazon相繼推出Flipkart Pay Later和Amazon Pay Later服務。而銀行當然也不會缺席,像是SBI、HDFC、ICICI、AXIS等當地銀行,提供消費者線上購物信用卡優惠,甚至與電商合作提供聯名卡,如Flipkart Axis銀行信用卡、ICICI Amazon Pay信用卡、HDFC Regalia信用卡等。抓緊當地消費習慣,提供購物折扣和優惠,將是吸引印度消費者使用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