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行銷秘笈】6步驟擬定必勝社群行銷策略!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數位時代下社群平台成為消費者與品牌重要接觸點,也成為行銷人的戰場,各大網站動作頻頻。YouTube新增聊天室功能、臉書推出原生影音平台「Facebook Watch」。台灣經貿網也已深耕社群行銷經營全球買主,將臺灣優質產品推到世界各個角落。但要如何在社群行銷中脫穎而出,加強消費者與品牌間的互動,使影響力發揮到極致呢?台灣經貿網為您統整6步驟擬定必勝社群行銷策略!

步驟1:確立你的社群目標

知名的社交互動平台Sproutsocial. com發表一篇文章表示,擬定明確目標的族群比沒有目標的族群成功30倍。

根據Sproutsocial. com,社群媒體的業務目標上,有以下幾大方向:

  • 打響品牌知名度(Increase brand awareness)
  • 帶來更高質量的銷售(Higher quality of sales)
  • 吸引實體銷售(Drive in-person sales)
  • 增加廣告投報率(Improve ROI)
  • 創造鐵粉(Create a loyal fanbase)
  • 掌握產業脈動(Better pulse on the industry)

清楚勾勒出你的社群行銷目標,朝著這個目標去經營。

步驟2:研究你的社群受眾

決定提供什麼樣的內容給受眾之前,你應該要思考你的品牌、產品、任何訊息的受眾是誰?他們想看到什麼?建議運用一些線上工具,如Google Analytics分析品牌網站的流量來源,或Facebook Audience Insight分析競爭對手的Facebook的受眾特性等方式,來尋找品牌或產品受眾的市場區隔。

步驟3:確認要使用哪一種社群平台?

目前市場上社群媒體的選擇眾多,而你的公司要經營哪一個呢?若是公司首次嘗試,對於社群媒體平台並不熟悉的情況下,在第一階段,可依據公司產品或服務屬性,挑選2-3個社群平台發布內容,找出哪一個社群平台對內容的互動參與反應較佳。第二階段,專注經營反應較佳的社群。同時,慢慢測試其他的社群平台該用哪一種經營方式成效才會改善。

操作社群最重要的是觀察,在不同的平台、面對不同的族群,就需要使用不同的語言及語氣,找到合適的共同語言,創造互動吸引曝光。

步驟4:社群風格與貼文內容計畫

了解初期應先著重的經營目標及選定平台之後,接著你應該要規劃社群貼文的形象和風格。

透過語氣、用詞等細節,能加強粉絲對你的印象,讓客戶記住你是誰。若是風格一直變化,會讓粉絲混淆甚至容易忘記你。

如果在發文時,不確定自己該用什麼語氣、該發什麼內容,也可用SMART步驟檢視目標是否合理可行(資料來源:transbiz.com.tw)。

  • 具體 (Specific):明確且具體

  • 可評估 (Measureable):可用數字或指標衡量

  • 可達成 (Achievable):實際可完成的目標

  • 切合需求 (Relevant):符合希望達到的成果

  • 及時 (Timely):有時間性跟期限

步驟5:研究競爭對手的社群、網站或任何行銷素材

著手創造你的社群內容之前,深入了解競爭對手發佈或宣傳的內容及方式,了解他們專注於哪些社群平台、並且創造了哪些內容來宣傳自己:Blog、案例研究、電子書、電子報、圖像、影片。當然在研究競爭對手之前,必須先知道誰是你的競爭對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google search開始。搜尋你自己的核心關鍵字、字句、產業常用字等,看看誰在搜尋結果的前3頁,這些就是你需要滲入研究的對象。鎖定後,你可以比較自己與他們產出的品質。了解他們的發佈頻率、多久會產出一個新的話題、市場是否正熱烈討論著他們的產品等等,仔細觀察他們的商業行為。

步驟6:追蹤社群成效

洞察報告怎麼看?社群行銷必須掌握的 4 個關鍵數字:曝光數、觸及數、互動數、談論數(來源及參考:經理人2018-06-01刊出文章)

1. 曝光數(Impressions):

又譯為「瀏覽」,用來衡量廣告被顯示的次數,一則廣告出現在畫面的次數多少次就計數多少次。簡單來說,就是多少人次曾看過你的內容。

2. 觸及數(Reach):

指看過該廣告的「用戶數量」,跟曝光不同的地方在於,觸及看的是人數而非人次。而一般常聽到的觸及率,即指該篇貼文的觸及數 / 粉絲團粉絲總數。簡而言之,即指你的內容接觸到多少個不同的人。

舉個例子說明,可能更好分辨兩者差別,假設小明看過同一篇廣告貼文三次,則觸及為 1,曝光則為 3。

而我們之所以要看曝光次數,是因為在電視廣告行銷中有個術語稱作「3+Reach」,意思是一支電視廣告只看一次是不會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印象的,至少要看過三次,才是有效的溝通,曝光率(曝光數/觸及數)就是讓我們衡量「重複溝通」的數據。

如果你考慮的是要讓更多人看到你的訊息,你要看的是可以顯示接觸到多少「客群量」的觸及;如果你想要達到的是讓人重複看到你的訊息,則該關注的就是「曝光率」。

3. 互動數(Engagement):

代表用戶看過你的內容後產生的任何行為,包含:按讚、留言、分享、點「閱讀更多」、滑過照片、看影片、點連結、點 # Hashtag 等。互動率即是互動數/觸及人數。

4. 談論數(Talking about this):

即指看過內容後產生的討論,包含:按讚、留言、分享,也就是「肉眼」可見的互動,而談論率即(讚+留言+分享)/觸及人數。

參考資料及來源:

sproutsocial.com

transbiz.com.tw

www.managertoday.com.tw(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