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無法吸收,日本國內汽車業者預估利潤將減少兩成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美國川普政府對汽車加徵關稅並導入「相互進口關稅」,對日本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打擊。之前川普上任政府時期對日本的額外關稅僅限於鋼鐵、鋁製品等部分產品,但這次幾乎所有進口商品都將成為對象。日本各大企業都開始準備應對措施,但是要重新調整生產體系並不容易,正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所有汽車產業都要依賴廣泛的供應鏈配合。如果訂單減少、投資與就業會縮減,未來對日本整體的經濟會產生重大影響。」日本商工會議所小林會長對這次美國發表進口汽車將加徵25%關稅之事,感到非常擔憂。

美國的汽車市場規模為全球第二,2024年銷售數量約超過1,600萬輛。日本的汽車製造公司,每年從國內出口約130萬輛至美國,其他在墨西哥及加拿大的生產工廠也出口至美國。

根據日本瑞穗研究技術公司(Mizuho Research & Technologies)的試算,這一系列的美國進口關稅措施將導致日本汽車業的營收利潤減少約兩成。六家主要在美國銷售的日本車廠,根據報告指出 2024年合計的營收利潤約達8.2兆日圓,以這個數字來單純計算的話,之後將會減低1.6兆日圓的利潤。

日本各相關公司正為此事苦惱。豐田汽車表示,目前先以自行吸收關稅帶來的成本上升,並維持美國市場的銷售價格不變。

馬自達汽車的毛籠社長已於3月的發表中透露:「如果可以降低關稅成本,我們自己早就已經這麼做了。」另一家大型車企的高層主管也表示:「無法吸收25%的額外成本,不可能有哪家公司不調漲銷售價格。」部分的外國車廠已經開始規定調整價格,日本車企業也應該會跟進。

為了回避美國進口關稅,在美國國內擴大生產工廠是一種選項,但僅憑現有設備增產,難以完全彌補對美出口的減少。而新建工廠則需要數年時間,投資成本亦相當龐大。

汽車產業(包含零件製造商等)在日本國內提供約550萬個就業機會,相關產業的影響令人擔憂。一名零件製造商高層憂心表示:「汽車大廠可能會進一步要求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