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3日,美國總統川普同意暫緩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關稅30天,前提是這兩國必須加強邊境安全。然而,白宮仍對所有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關稅。儘管這項關稅暫緩措施緩解了部分貿易壓力,但許多產業仍面臨不確定性,擔憂原物料和製造成本可能大幅上漲。
原物料與製造業面臨挑戰
全球製造商擔心,對金屬、木材、玻璃和塑膠等工業原料的關稅可能會大幅推高成本。其中,加拿大作為美國軟木材的主要供應國,受到的衝擊尤為嚴重。
原物料價格上漲將直接影響企業與消費者,從住宅建造到機械設備等多個領域的商品價格可能隨之上揚。此外,歐洲市場也受到影響,對經濟放緩的擔憂導致礦業和工業企業的股價下跌。
汽車產業受到波及
汽車製造商與零件供應商可能遭受嚴重影響。墨西哥是全球重要的汽車生產中心,許多大型車廠,如福斯(Volkswagen)和擁有克萊斯勒(Chrysler)及吉普(Jeep)的Stellantis,都仰賴墨西哥的生產工廠。
若對墨西哥出口商品徵收25%關稅,生產成本將大幅提高,新車售價可能因此上漲數千美元。受此影響,歐洲汽車製造商的股價已出現下滑,市場擔憂企業盈利減少,消費者需求也可能下跌。
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受影響
半導體產業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來自臺灣的台積電(TSMC)以及美國的輝達(Nvidia)和英特爾(Intel)等晶片製造商,均依賴位於墨西哥與中國大陸的工廠生產關鍵零組件,這些生產基地可能面臨關稅衝擊。
如果晶片製造成本上升,智慧型手機、電腦及人工智慧(AI)技術的價格也將隨之上漲,對企業與消費者造成影響。
綠能產業面臨挑戰
美國從加拿大與墨西哥進口大量風能與太陽能設備零件。如果關稅措施在30天後正式生效,將提高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成本。
這不僅會減緩綠能產業的投資腳步,也可能影響全球氣候行動的推進。目前,各界仍在觀望,但工業領域成本上漲的風險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