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港、通膨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關鍵字,在2021年底持續上演,預期將會延燒至2022年!由於疫情肆虐,引發國際貨櫃運輸需求增加,然而,塞港引發的連鎖效應正在發酵。
以美國為例,即使在感恩節、耶誕節尚未來到的9月、10月,美西塞港問題持續惡化,從洛杉磯、長灘港蔓延到加州內陸倉庫以及美國中西部的運輸轉運站,貨櫃堆積如山,排隊進港的船隻數量創下歷史新高,不斷攀升的運費也導致物價上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警告,全球供應鏈吃緊,帶動航運費率走揚,推升全球通膨!
因應疫情、減碳、塞港等全球化的挑戰,企業與供應鏈正面臨各項變革轉型,供應鏈韌性與永續、淨零成為企業經營主流,一場全新的商場賽局早已鳴槍起跑。
打造供應鏈韌性 迎戰變數挑戰
近年來,談及供應鏈管理趨勢,「韌性」一再被強調,隨著美中貿易衝突、疫情鎖國封城、全球航運樞紐塞港……等挑戰,韌性已經成為企業經營與供應鏈管理必備要件,企業紛紛祭出多元生產基地、雙源採購等備援手段,以符合彈性、永續、Plan B、風險分散等供應鏈韌性原則。
新冠肺炎永遠地改變了人類生活與商場面貌,更為供應鏈增添多重挑戰。隨著疫苗施打率不斷上升,在後疫情時代,包括缺料、缺工、貨運價格上揚、因應變種病毒重啟封鎖……等變數難料,國際供應鏈挑戰才正要上演。
對於供應鏈而言,減碳不僅是接軌國際、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義務,更是站穩供應鏈關鍵角色、打入綠色供應鏈、搶佔供應鏈管理韌性商機的必要行動。
8大產業供應鏈 減碳首受衝擊
今年1月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與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y Forum)聯合發布「淨零碳排大挑戰:供應鏈的契機」(Net Zero Challenge: 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報告,點名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50%以上的8大產業供應鏈,包括食品、營造、貨運、時尚、快銷、電子、汽車以及專業服務,其中食品業以佔全球25%的碳排放量奪冠,營造業則以10%居次。[1]
上述的碳排8大產業皆擁有遍布全球、高度複雜的龐大供應鏈,成為國際間追求供應鏈淨零碳排的巨大挑戰。面對世界各國政府與產業加碼、加速減碳做為,8大產業供應鏈成為首要衝擊的海嘯第一排,一向高度仰賴外貿的台灣企業也面臨重大挑戰。
台灣企業一方面面臨客戶針對供應鏈的減碳、淨零要求,另一方面又礙於成本考量,正處在左右為難的困境中。《天下雜誌》與英國在台辦事處今年攜手針對「台灣兩千大企業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展開調查,並在COP26登場前發布,有逾8成受訪企業認同,「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中,企業扮演重要角色,但近7成目前尚無綠電投資購買計畫、超過5成並未針對2050年百分之百用綠電開展規畫,超過8成更表示,「成本」是企業採購綠電的主要考量!
- 鄧白氏是全球商業數據與專業分析領導者,協助全球各地企業强化商業績效。鄧白氏數據雲透過揭露數據的洞察力,提供多種商業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提高營收、降低成本、管理風險,實現業務轉型,目前全球共有4,600位諮詢顧問、分析師、研究員。
- 「淨零碳排」、「減碳」、「溫室氣體排放」計算,都只是ESG永續評量指標中E的部分。ESG 是由三個字組成的縮寫: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以及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ESG 透過可量化數據指標來定義、衡量企業健全狀態以及穩定程度。例如鄧白氏現有D&B Hoovers數據庫提供ESG三方面的分析洞察應用;在E方面,企業綠建築認證是根據內政部九項標準(基地綠化、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評估,完成以核發「綠建築標章」,綠建築宗旨降低碳排、改善居住環境、促進永續發展;在S方面,藉由企業對外付款數據,可即時管理帳款拖欠狀況,強化供應商管理;在G方面,揭露企業董事會成員性別多元性,有助於強化公司監管結構並達成資訊透明、提升企業獲利能力、購併決策成功機率以及強化企業應對經濟劇烈波動的韌性。
- 鄧白氏提供完整的企業永續ESG解決方案,客觀的數據建模方法,透過公正第三方角度,提供企業ESG洞察,幫助企業辨識ESG表現優異的客戶或是供應商。鄧白氏 ESG 評比與五大永續準則(包含SASB, GRI, UN SDGs, TCFD, UN PRI)同步,提供一致的基準,幫助企業兼顧短期獲利與長期競爭力。
林綉雯(Sophia Lin)
美商鄧白氏 ESG 趨勢分析師
陳玉真 (Abbie Chen) ChenAb@DNB.com
美商鄧白氏 ESG認證顧問
美商鄧白氏 ESG 趨勢分析師
陳玉真 (Abbie Chen) ChenAb@DNB.com
美商鄧白氏 ESG認證顧問
鄧白氏 ESG 評比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