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0 年的 7 月 13 日,也就是 COVID-19 疫情嚴峻的時期,氣機科技的共同創辦人們因爲緣分聚在台灣大學的會議室,討論如何以腦波分析和撓場科技(Torsion Field)幫助提升人類的覺察能力,促成了氣機科技誕生的契機。
當代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在我們所能觀察到的宇宙,只有 4% 是由正常的物質所組成,也就是我們鼻子所呼吸的空氣、嘴巴所吃的美食大餐、耳朵所聽到的美妙音樂、眼睛看到的地面上的山脈河川、擡頭所見到的太陽月亮星星,不論是固體、氣體、還是液體,都是由原子和各種能量場所組成。而上面說的種種多樣事物,這都只是宇宙正物質,也就是剩下的 96% 都是由目前科學無法理解的暗物質(Dark Matter)或暗能量(Dark Energy)所組成,暗物質佔了 23%,暗能量佔了 73%,當今科學所能解釋的宇宙只有區區 4%。
氣機共同創辦人李嗣涔博士(Dr. Lee, Si-Chen)與蔡熊光博士(Dr. Tsai, Hsiung-Kuang)數十年來深入研究氣功、腦波、撓場、與人體的各種潛能,在研究過程中持續拓展人類科學的前沿,探索目前科學無法解釋的領域。兩位博士深深體會到如果我們不去研究超自然的現象,而用當今科學的認知當作研究的框框,不但固步自封,阻礙了人類的進步,況且假設人類已經瞭解了全部宇宙的奧秘的心態,才是不符合科學的態度,所以持續探索未知,研究如何整合科學與人體。
氣機共同創辦人胡財騵(Bill, Koh Chan Guan)則是來自東南亞的科技創業家,在網際網路崛起的時代,運用資訊科技幫助傳統產業創新,乘著網絡的力量讓企業更上一層樓,並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等地創立了多間公司。在學習正念減壓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的時候,發現推進企業進步的動力,除了科技的力量,也需要提升内部同仁的覺察力,人與科技并肩,才能讓企業持續往前推進。
而另一位共同創辦人林裕丞(Yves Lin)在各個產業推廣敏捷開發與敏捷管理多年,在推動企業因應數位時代的挑戰,邁向轉型過程當中,發現傳統的控制與命令模式的有效性大幅降低,如何提升團隊成員的意願與參與感是關鍵的議題。在矽谷的資訊產業龍頭如 Google,甚至研究腦科學結合正念技巧,設計出 SIY(Search Inside Yourself)課程,在企業中推廣開會時先進行一分鐘的正念靜坐,幫助與會成員更投入,也讓會議更有效。因而林裕丞認爲企業的成長依靠的是人的成長,人的成長則是靠專注力和覺察力的提升,在資訊時代,人是組織運作順暢的關鍵。
共同創辦人兼撓場實驗室負責人廖展毅(Bruce Liao),則是對於電子和電機有强烈的熱情,於中學時代就時常在電子競賽中得獎,就學的同時也參與產業界的研究專案和產品開發。利用自己所專長的領域,也就是打造出能改變世界,幫助人類的機器,是廖展毅一直念念在兹的議題。
在討論如何應用正念與腦波研究時,李嗣涔博士、蔡熊光博士、胡財騵、林裕丞、廖展毅等等多位創辦人決定組成氣機科技。氣機科技的成員橫跨了從頂尖的學術到落地的實業,融合了電機、氣場、撓場、腦波、化學、材料、資訊、腦科學、企業管理等等多個領域的知識,秉持著協助人類遨游意識海洋 S.E.A. 的核心精神:科學 Scientific,以科學化的方法驗證;有效 Effective,提供回饋促使迭代持續成長;覺察 Awareness,提升覺察力與專注力。
氣機科技抱持著 S.E.A. 的精神,致力於打造出幫助人類意識的提升的產品與服務,進化神秘為科學。並在 2021 年 5 月 15 日正式推出首台撓場產生器:撓氣源寳(撓氣)、可產生氣的震蕩與共振的盒炁通寶(盒炁)、與水晶氣場共振產品御釀晶炁(晶炁),在提升身心靈的同時,與您一起探索撓場的各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