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駐新德里辦事處
日期:2021年5月26日
依據印度工具機公會(Indian Machine Too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IMTMA)統計,目前印度約有上千家工具機整機及零組件製造商,其中25家為大型製造商,貢獻工具機總產值約7成,其中印度最大的工具機廠商,是國營的Hindustan Machine Tools Limited (HMT)公司,單單一家公司的印度市場佔有率即達3成。印度目前為全球第9大工具機生產國與全球第7大工具機消費國。印度工具機消費市場將近6成的需求是由國外進口,僅4成多的產品由當地工具機廠提供,主要進口國為日本、中國與德國,而台灣則為印度工具機第5大進口國。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響,下游加工業需求不振,印度共進口2,970億印度盧比(41.2億美元)的工具機產品,較前一年度進口值3,240億印度盧比(45億美元)衰退約8%。而依據台灣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1月至4月,台灣出口工具機至印度達3,503萬美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9.29%;而2020年整年度出口則達6,505萬美元,較2019年衰退53.65%,出口機種主要以綜合加工機、其他數值控制車床、鍛造機(包括壓床)為主。
就工具機應用產業而言,印度汽車工業產值占整體GDP比重超過7%,是目前印度工具機最主要消費來源。以韓國及日本為例,韓、日兩國因為分別在印度設有Hyundai及Toyota、SUZUKI汽車廠,跟隨其供應鏈來到印度設廠之汽機車零組件、模具等上游廠商,亦帶來對其母國工具機的需求,此與台灣工具機廠商單打獨鬥的狀況相比,韓、日兩國工具機廠更容易因汽車供應鏈打入印度市場。依據德國工具機公會(German Machine Tool Builders’ Association, VDW)的統計,印度對於工具機的需求,有50%係來自汽機車工業。另外,印度政府根據「Make in India」指導方針,要求印度大部分汽車製造商採用本土化零部件,同時依據政策改革,要求印度業者在國內採購模具,預計將推升印度國內製造業產量的增長,也對工具機的需求達到推波助瀾的效果。另一項在印度帶起大量工具機需求的產業則是近年開始蓬勃發展的電子製造業,以蘋果供應鏈為例,蘋果手機製造廠在印度政府要求下,需落實本土化生產,鴻海、和碩、緯創等公司已隨國際供應鏈前來印度設廠,預計將帶來大量模具製造的需求,也會間接拉升對工具機的訂單。
德國工具機在印度的發展則是另一個例子。歐洲許多中重型車及卡車的引擎選擇在印度代工,如VOLVO卡車引擎即由印度廠商代工,而這些歐洲業主在尋求代工廠時,也要求相關製造設備及工具機需採用歐洲製造系統,故許多歐洲工具機廠則經由此一管道進入印度市場。近年,台灣工具機在印度市場亦有所突破。友嘉集團併購德國MAG集團旗下工業應用及汽車工具機兩大事業群,友嘉集團入主後,幫助MAG經營觸角從歐洲、美國市場,擴大延伸至中國大陸、印度及台灣等亞洲市場,其中在印度更是大有斬獲。2019年友嘉集團斥資2,000萬美元,在印度班加羅爾設廠,生產台灣友嘉及德國MAG雙品牌立式加工機及臥式加工機,新廠主要供應印度當地市場,客戶涵蓋印度TATA、賓士、寶馬及通用等汽車印度廠,更將台灣產製工具機在印度的市佔率一舉推向高峰。
綜觀跨國供應鏈移轉的發展,自2018年開始至今的美中貿易戰導致各國企業將供應鏈移出中國大陸,鄰近的印度因此受惠。然而,隨著疫情捲土重來,印度4 月的感染病例飆升至歷史新高,目前尚未有明顯緩解跡象,使得蘋果供應鏈主要供應商鴻海不得不關閉其位於印度的工廠。投資機構 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 的經濟學家預測,印度第二季經濟可能萎縮,而供應鏈也可能重返中國大陸,但供應鏈是否會再重返中國大陸仍得取決於印度的疫情將持續多久。在跨國供應鏈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下,印度政府為降低對中國大陸供應鏈的高度依賴,及因應疫情確保國內經濟及產業穩定發展,已於2021年4月聯合日本、澳洲提出三國的「供應鏈復甦倡議」,提升區域合作及亞太地區供應鏈重組,並呼籲持相同想法的國家參與,台灣是否能藉由政策方向搭上印度供應鏈商機?後續發展仍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