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安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事前的檢測就如同「人體健康檢查」,及早發現未知的漏洞與潛在的風險,有助掌握風險態勢。
「以往我們認為網路搶銀行、ATM盜領,或關鍵基礎設施如電廠遭受駭客攻擊,只有在國外新聞或電影才會看到,但從2017年開始,這些事件就已在臺灣的金融業、關鍵基礎設施陸續發生。」中華資安國際經理劉叡開宗明義地表示,資安已非遙不可及的議題,而是各個產業都必須正視的營運風險。
政府近年推動資安即國安,2019年「資通安全管理法」(簡稱資安法)上路;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2020年8月發布「金融資安行動方案」;2021年12月,臺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公布「上市上櫃公司資通安全管控指引」。上述種種政策推動下,各界對資安的認知已逐步提升。
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迫使企業加快數位轉型,伴隨而來的資安挑戰,更是讓各產業提升了對資安的關注程度。「這一波更重要的是供應鏈安全。」數聯資安產品發展暨顧問處處長鄭超仁指出,隨著供應鏈安全成為疫後新顯學,各廠商紛紛要求供應商加強資安防護,促使業界資安意識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