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產業對在德設立據點怨聲載道(下)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124030068號(下)
 

此外,高度官僚作風及緩慢的審查流程亦阻礙製藥產業。百靈佳殷格翰德國市場進入及衛生政策主管Marco Penske說明,從德國有54個道德委員會及17個個資保護監督機構來看則不難理解,為何德國越來越落後,且正被其他國家超越。百靈佳殷格翰公司有將近一半的研發支出投資於德國。

根據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製藥產業在德國的產值約為550億歐元,遠少於汽車產業。儘管如此,製藥企業仍是德國的重要投資者,就附加價值毛額而言,製藥產業的投資比例高達36%,幾乎與汽車產業(38%)相同。

2020年,德國製藥產業在研發方面的投資接近80億歐元,與德國第二大產業機械工程的投資額相當。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與mRNA疫苗相關的開發及生產活動,一些關鍵數據可能仍會有所增加。

對於在德國設立據點是否仍對製藥產業具有足夠的吸引力,最近產業又有新的動向:

  1. Biontech在1月宣布與英國政府開展多年研究期合作,以開發個性化的mRNA癌症免疫療法及針對傳染病的疫苗。Biontech仍持續對位於美茵茲和馬堡的工廠進行大量投資。但在英國開展癌症研究的決定是一個有意識的決定,因為在此可使用相關的健康數據,國家衛生服務、學術研究機構、監管機構及私部門合作無間,因而藥物可以更快獲得批准。
  2. 拜耳集團在3月初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進一步拓展美國的研發部門。該公司希望在近十年將其在全球最大、利潤率最高的醫藥市場的營業額雙倍成長。拜耳目前約25%的藥品銷售額(約190億歐元)來自美國,約39%來自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
  3. 諾華製藥Novartis更是採取「美國優先」策略,該公司總裁Marie-France Tschudin對商報指出,諾華在美國的代表性不足。在歐洲,諾華是銷售額最大的製藥公司。在美國,諾華僅排名第12。從中期來看,他們希望躋身前五,畢竟全球製藥公司的大部分利潤皆來自美國市場。

總體而言,全球製藥產業十大企業在過去經濟困難的一年裡仍有約22%的穩定淨收益。然越來越多產業專家認為,未來幾年的獲利能力將面臨壓力,不僅是因為政府監管,還因為藥物研發項目越來越多,而且隨著新的競爭者的出現,加上激烈的全球競爭,而促使價格下降。

德國仍然被視為對製藥產業具有吸引力的地點。基礎研究及醫學研究水準高,許多製藥公司已經證明他們在生產Covid-19疫苗方面發揮功能及合作的能力,而且還有很多優秀的專家。但令製藥業經理人擔憂的一個問題是,緩慢去工業化的出現。羅氏德國總經理Pfundner認為,如果德國不保持生物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則將由其他區域取代並在此領域創造價值,繼而在生物技術領域確立條件規範。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