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The Economists
日期:112年1月30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845/P200號(商情文號:第845號)
商情本文:
英國汽車產業近期表現欠佳,2022 年英國汽車製造廠僅生產 77萬5,014 輛汽車,是自1956年以來生產表現最差的一年。此外,今年1 月16日,曾被英國政府譽為電動汽車 (EV) 時代象徵的電池初創公司 Britishvolt 進入破產管理程序。德國BMW集團旗下的 Mini 品牌則在去年10月宣布該品牌的電動汽車將在中國生產,而其位於牛津的工廠今後將只生產汽油動力汽車。生產電動貨車的英國初創公司Arrival 近期宣布將把大部分業務轉移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州。
造成英國汽車產業沒落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汽車產業分工的全球化致使投資人選擇將工廠移往製造成本相對低廉的國家,此外,英國脫歐則導致汽車和零件進出口需進行大量的文書工作,並伴隨而來的不確定性在汽車產業的關鍵時刻阻礙投資。最後,英國近年在汽車電動化方面一直表現欠佳也是使該產業沒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英國Birmingham大學學者David Bailey表示,對於選擇英國作為製造電動汽車的公司來說,該國需要電池工業,倘若沒有大規模的英國電池生產,國內汽車生產商將逐漸減少。儘管如此,Bailey教授表示,在轉向電池供電方面,英國並沒有完全失敗,英國擁有一些長期優勢,包括來自北海的廉價清潔能源,Ford汽車已在去年12月宣布,將再投資 1.5 億英鎊在Merseyside郡的Halewood生產電動汽車零件,使該公司總承諾達3.8億英鎊。Stellantis公司旗下的Vauxhall則斥資 1 億英鎊改造其位於Ellesmere Port的工廠,以便生產電動貨車。最重要的是,Nissan汽車及其中國合作夥伴Envision 正斥資10億英鎊在Sunderland建造一座超級工廠,該工廠將於 2025 年開始生產電動汽車電池。
此時英國需把握機會,各國磨拳擦掌,力圖在電動汽車產業拔得頭籌,在英國Britishvolt公司進入破產管理程序的同時,已經開始在瑞典北部生產電池的初創公司Northvolt近期獲得 Volvo汽車 和Volkswagen汽車的投資。諮詢公司 IHS Markit 人員Matteo Fini表示,相較於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擁有更加清晰的投資和產業政策,有利於該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美國近期宣布的通貨膨脹減少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正在發放補貼以吸引投資,這就是英國Arrival公司選擇離開的原因。此外,英國政府的資金分佈在中央和地方機構,這也使得資金運用相較於其他國家更缺乏彈性,從而阻礙英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對此,英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政府正在採取重大行動鼓勵對再生能源發電的投資,包括承諾在2021年3月至2028年4月期間投入300億英鎊支持國內綠色工業革命。
渠表示,政府的差價合約計劃在推動再生能源的部署方面取得巨大成功,近期的招標案提供近11GW的創紀錄清潔能源容量。迄今為止,獲得差價合約的發電商已透過該計劃獲得近60億英鎊的價格補貼。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