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加快基礎建設戰略調整 應對美國新關稅政策衝擊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因應美國自2025年4月起對英國出口產品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其中對汽車、鋼鐵與鋁材課徵高達27.5%的進口稅,英國政府迅速啟動多層次政策應對,核心聚焦於基礎建設成本控管、供應鏈韌性提升與產業自主性強化。此政策調整已納入「2025–2035年國家基礎建設戰略」(National Infrastructure Strategy 2025–2035)新版框架,並透過「基礎建設規劃法案」(Infrastructure Planning Act 2025)加快政策落地。以下為本次英國政府之基礎建設應對措施之五大關鍵面向:

推動基礎建設成本合理化與供應鏈在地化

在新關稅衝擊下,包括HS2高鐵、風電基地與水利更新工程在內的英國大型公共建設成本面臨上升壓力。為避免工程延宕,英國財政部正式啟動「成本轉嫁調整機制」(Cost Escalation Relief Scheme),凡原物料漲幅逾5%者,承包商得依據條款向政府申請合約價金調整。

同時,國家基礎建設銀行(UK Infrastructure Bank)擴大資金配置,協助位於英格蘭北部與蘇格蘭的在地鋼鐵與電池材料供應廠,目標於2027年前達成40%基建原物料自給率。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資料,2024年英國公共建設專案原料進口比率達65%,該比重將在新政策下逐步下降。

「戰略儲備」與「關鍵礦產採購」雙軌政策上路

英國政府效法日本,於2025年成立「關鍵基礎建設原料儲備制度」(Strategic Materials Reserve Program),由國家財富基金(National Wealth Fund)主導,預先採購鋰、鈷、鎳等電網與綠能工程核心材料,並透過固定價格供應合格廠商,穩定物價波動對工程進度的影響。

截至目前,該儲備機制已涵蓋超過28項大型公共工程專案,根據《基建交付報告》(Infrastructure Delivery Report, June 2025)指出,供應中斷週期平均縮短了68%,有效提升工程如期完工率。

創新融資工具導入關稅風險緩衝

為分攤關稅風險所帶來的財務壓力,財政部推出全球首創的「關稅指數化債券」(Tariff-Indexed Infrastructure Bonds)。該債券與美國關稅波動掛鉤,吸引退休基金與保守投資機構青睞,首批發行額度達120億英鎊,超額認購率3.2倍。

同時,公私合營(PPP)合約範本也進行更新,新增「輸入成本風險共擔條款」,依據財政部指南,當進口材料成本超過預設門檻,風險由公部門負擔30%,私部門負擔70%。此一制度重點應用於2025年第二季新簽訂的蘇格蘭離岸風電與泰晤士河防洪工程。

在地低碳製造與基建材料自主化

英國政府大力推動低碳建材自主化發展,作為基建韌性重組的核心環節。以蘇格蘭因弗戈登港(Invergordon)為例,該地新建的低碳電爐煉鋼廠為全國首座採100%廢鋼回收技術的設施,年產能50萬噸,供應蘇格蘭地區80%的基建用鋼。此專案獲政府「綠色產業升級基金」(Green Industries Growth Accelerator)資助4.5億英鎊,並吸引私人企業共計9.2億英鎊投資,打造英國首個零碳鋼鐵產業聚落。

該案被納入《蘇格蘭區域基建優先計畫》(Scottish Regional Infrastructure Pipeline),為未來橋梁建設、離岸風電基樁提供穩定材料來源。

調整基建相關標準以強化出口競爭力

考量未來全球市場的技術壁壘,英國標準協會(BSI)與商業與貿易部(DBT)合作,推出「UKCA Net Zero」建材碳中和標章,並與美國UL機構簽署互認協定。此標準獲得2025年《標準化戰略白皮書》(Standardisation Strategy White Paper 2025)背書,將應用於政府標案與出口工程中,平均為出口商節省18個月認證時間與80萬英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