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What impact will the UK-India trade deal have?
日期:114年5月8日
文號:駐英經(113)經字第213/P200號(商情文號:第213號)
商情本文:
歷經三年協商,英國與印度於5月6日正式達成自由貿易協定,雙方預期至2030年將使雙邊貿易規模倍增,協議內容包括取消或降低大多數商品關稅,其中英國90%以上出口至印度的產品將減稅,食品、化妝品、服飾及酒類等商品獲益最大,英國威士忌和杜松子酒的關稅將立即從150%減半至75%,並在十年內降至40%,雖然食品與飲料協會(Food and Drink Federation)表達支持並認為是增加出口的大好機會,尤其2024年英國食品對印度出口約3億英鎊,但對於英國汽車業等其他產業的具體受益程度仍不明朗,出口配額規模也尚未說明清楚。
協議中最具爭議之處在於,印度雇主與短期調職至英國的員工免繳英國國民保險,期限由一年延長至三年。根據英國移民顧問委員會(MAC)資料,印度是英國ICT(資訊與通訊科技)簽證的主要來源,2019年在英26,700位印度ICT承包商中,高達97%為印度國民,且多集中於TCS、Wipro、Infosys等印度大型科技公司,保守黨估計,此舉每年恐造成英國稅收損失達1至2億英鎊,儘管政府強調印度企業仍須繳納本國社保費(NHS),且承包商無法享有英國國民退休金權益。
該協定涵蓋服務貿易領域,英國表示已爭取到改善專業服務業進入印度市場的承諾,將透過非歧視原則與專業資格互認機制促進市場准入,然而,印度長期以來對外資服務業設有多項限制,是否真正落實尚待觀察,英國貿易專家指出,協議在整體自由化方面對印度較為有利,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ECIPE)主管英國政策之David Henig則指出,印度獲得英國服務業承諾,而英國僅獲得市場確定性,顯示英國可能在談判中做出較多讓步,印度則未提供對等開放條件。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