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向西非的黃金門戶—柯多努自治港邁向智慧港口新紀元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在西非幅員遼闊的物流版圖上,貝南柯多努自治港(Port Autonome de Cotonou,簡稱PAC)宛如一顆閃耀的明珠,穩居區域海運樞紐的戰略高地。自1964年啟用以來,PAC便承擔起貝南90%以上進出口貨物流通的重任,不僅支撐著本國的對外貿易命脈,更是尼日、馬里、布基納法索等內陸國家的路線,為西非次區域經濟體系注入強勁動能。近年來,為因應物流規模快速成長與國際航運競爭的壓力,PAC啟動「2021–2026五年現代化升級計畫」,新建25公頃集裝箱與散裝貨碼頭、14公頃智慧卡車停車場與自動化閘門,並導入數位調度平台與通關管理系統,預期港口年吞吐量將由目前的1,250萬噸翻倍提升至2,300萬噸,邁向2038年建成「智慧轉運港」的願景。

PAC的升級不僅侷限於硬體設施,更是一場體制與制度的深度變革。港口全面導入單一窗口系統(GUCE),整合海關ASYCUDA平台,實現進出口作業的電子化、流程透明化與風險管理自動化,顯著縮短通關時間,提升作業效率。此外,Zongo卡車管理與智慧泊位系統的整合,也讓貨物從港區至內陸國家的配送更加順暢。港務公司亦與安特衛普–布魯日國際港務署(PAI)簽署管理合作,引進先進港口營運經驗與變革管理機制,培育港區治理與技術人才。目前PAC約聘用超過600名港口員工,並配合政府設立的「單一雇用中心」(BEU),強化勞工社會保護與專業培訓體系,提升整體港務隊伍的韌性與國際競爭力。

政策面上,貝南政府於2023年通過《第2022-38號法案》,正式設立特殊經濟區(SEZ)制度,並結合PAC打造自由經濟與加工出口整合港區。凡在該區內設立企業者,於投資期內得享進口設備與原物料的進口稅與關稅全免;營運前十五年則可享企業所得稅(CIT)全額免除、營業稅與增值稅大幅減免,十五年後CIT則固定為15%。此外,政府亦實施根據投資規模而定的優惠機制:若企業投入超過5,000萬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XOF),則可獲得全套稅負豁免、雇主社保稅80%減免等激勵措施。這些法令構成PAC港區招商的法制核心,使其成為西非稀有的高度誘因型物流與加工熱點。

這場轉型也吸引了國際資金與合作夥伴的參與。2025年初,非洲開發銀行(AfDB)與加拿大氣候基金提供共計超過1億歐元的貸款與贈款,專項支持港口升級計畫中的基礎建設、氣候韌性設施與性別平權方案。而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亦投入資源,協助PAC提升中小企業可及性、財務治理能力與海關制度透明化。這些合作不僅提升PAC港口的國際信譽,也提供台灣與其他亞洲企業進駐的信心保障。

PAC的潛力正逐漸轉化為現實的成功案例。港方與多家國際航運巨頭如馬士基(Maersk)、達飛(CMA CGM)展開轉運合作;在Glo-Djigbé工業區的農產品加工與出口鏈條上,已有企業進駐設廠,透過PAC出口至歐洲與美國,展現港口與加工區串接的價值。而PAC市場部門也積極布局亞洲市場,表明歡迎台灣物流、冷鏈倉儲、航運企業前來合作,並提供長約保證、土地優惠與快速落戶流程。

對台灣企業而言,PAC不僅是一個港口,更是一扇打開西非市場的門戶。無論是考慮設立轉運中心、物流倉儲設施,抑或結合加工出口區發展區域型供應鏈,柯多努自治港皆提供了政策優惠、基礎設施與國際合作的強大支撐。在區域貿易走廊興起與人口紅利浮現的今天,掌握PAC,即等於掌握通往四億人口市場的黃金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