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工總:與美談判須由歐盟主導,而非成員各自為政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在美國最新關稅政策預定於4月2日公布前夕,義大利工業總會(Confindustria)理事長Emanuele Orsini警示,歐洲可能會受到這波貿易衝擊的影響,義大利亦無法置身事外。O理事長在總理Giorgia  Meloni等出席行動黨(Azione)的會議強調,與美國的談判應在歐盟層級進行,而非由各國各自為政,O理事長作為堅定的親歐派,指出歐盟往往只有在危機時才展現團結,但貿易戰將是所有人共同面對的問題。

O理事長分析義大利及歐盟的全球貿易狀況,指出義大利出口總額達6,260億歐元,貿易順差超過1,000億歐元;歐盟貿易順差為1,560億歐元,若排除大型科技企業,歐盟貿易順差將降至1,030至1,040億歐元,差異達520億歐元。美國是義大利重要的經貿夥伴,對美出口額達670億歐元,進口250億歐美元,順差420億歐元,若失去這樣的合作關係,將對義大利產業造成嚴重打擊,同時應自問為何企業家將美國視為外移的目的地,並表示歐洲應意識到川普政策所敲響的警鐘,進而促起改革,而非繼續沿用歐盟執委會過去的做法。

談及歐洲工業的未來發展,O理事長認為,歐盟應與主要製造業成員國攜手合作,建立真正的產業聯盟,使歐洲更加整合。鑒此,義大利正與德國、法國、波蘭、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國家的工總協商推動類似的合作;另指出製造國與消費國的差異無可避免,但若製造業失去消費市場,將面臨嚴峻挑戰,因此結盟是當務之急。O理事長亦批評歐盟在過去五年間已頒布超過13,000項法規,美國僅有3,000項,直指歐盟過度監管問題。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