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義大利副總理暨外交部長Antonio Tajani近日出席一公開論壇時表示,對義大利經濟而言,美國課徵10%關稅並非無法承受。另指出國際貿易為該部重要業務之一,將於本年底前新設立一專責推動經濟成長的總司(direzione generale),強化目前該部已在推動中的推廣出口及「義大利製造」(Made in Italy)任務。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發出的7月9日最後通牒將屆,Tajani部長呼應歐盟執委會負責凝聚政策與改革的副主席Raffaele Fitto,強調關稅戰無益雙方,並表示美國關稅稅率若為10%,仍在可接受範圍,但呼籲應以零關稅為目標,建立橫跨歐洲、加拿大、美國與墨西哥間的大型市場,以促進經濟發展及成長。
Tajani部長表示,義大利為出口導向國家,為歐洲第二大製造業國,產品多樣性僅次於中國,任何有關貿易戰或關稅協議的決定,對經濟都將產生影響;由於最終結果由白宮拍板,因此歐洲必須做好準備,目前存在三到四種可能情境,從未有細部內容的框架性協議,到依產業別達成協議;義大利認為任何協議都必須保障歐洲(以及義大利)的利益,否則就不算是一項真正的協議。
在美歐無法達成協議的情況下,義國政府也規劃其他計畫,例如根據《國家復甦暨韌性計畫》(PNRR),對潛在受衝擊的義大利產業提供支援機制。
出席該論壇之新任義大利歐洲事務部部長Tommaso Foti另指出,歐盟內部對於凝聚力基金的分配,意見明顯出現歧異;所謂的「節儉國家」主張設立一個統一的基金,由各國自行運用,但此將導致凝聚力政策與共同農業政策(PAC)對義大利不利之後果。F部長並批評歐盟現行的綠色政策,警誡歐盟不應成為一部禁令機器,不能讓歐洲因去工業化而成為富有老人專屬的小花園,並以歐盟凝聚力基金規劃長達七年期(2028–2034),更甚於蘇聯的五年計畫為例,強調當前為做出正確決策且迅速行動的關鍵時刻。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