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電動車新創Rivian第一季虧損縮小,該公司正減少開支,節省現金,惟仍維持2023年生產50,000輛之預期目標。
在投資者期待找到下一個特斯拉之際,過去2年間有多家電動車新創企業公開上市,包括Lucid、Fisker及Rivian,惟隨著現金儲備減少,加上大型傳統汽車製造商加入電動車競爭,其股價不斷受到影響。
R公司開始生產首批電動車不久後,於2021年底籌募到近120億美元資金,惟由於面臨供應鏈障礙及工廠未能達到產能目標,其市值隨之下降。幾乎所有這些電動車新創公司都遇到類似困境,顯示從一家新創公司蛻變成一家大規模製造商之難度。
Rivian在努力擴大產能方面出現一些問題如下:
a. R公司2023年第一季生產9,395輛電動車,低於2022年第四季10,020輛,之前該公司宣布向亞馬遜出售的貨車生產計畫放緩。惟R公司表示,本年仍有望實現生產50,000輛電動車目標。
b. 造成R公司虧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R公司現有的R1T皮卡車或R1S休旅車訂單有很大部分是在該公司提高價格以協助抵消原料成本的上漲之前簽訂的,結果R公司現在是虧本出售車輛。
Lucid亦遇到一些類似問題:
a. L公司公布第一季虧損約7.8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虧損約8,100萬美元更大。L公司在第一季亦燒掉約一半現金,其資深主管表示,L公司擁有足夠資金緩衝,可支持營運到2024年第二季。
b. L公司2023年產量目標將處於在之前預期的10,000至14,000輛的低點,遠低於分析師預期。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