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計劃將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25%的關稅的各界反應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美國準總統川普周一(11月25日)宣布,除非加拿大和墨西哥遏制毒品和移民跨境流動,否則他將在2025年1月20日就職當天就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加徵25%關稅。資料顯示,2023年墨西哥80%以上的出口產品銷往美國,而加拿大約75%的出口產品銷往美國。加徵關稅將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加國正醞釀反制行動;若川普真的全面徵收關稅,加國已經在研究可能對來自美國的某些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

加拿大央行週二(11月26日)表示,如果川普兌現關稅承諾,加拿大經濟可能面臨通貨膨脹上升、經濟增長放緩以及貨幣政策調整的風險。經濟學家指出,加拿大每年可能因關稅損失300億加元,這對已經承受壓力的加幣無異於雪上加霜。本週二,加元兌美元一度跌至70.7美分,收盤時回升至71.1美分,仍下跌0.5%。

數據顯示,加國是美國36個州的第一出口目的地,每天有價值36億加元 (27億美元) 的商品和服務通過邊境。大約60%的美國原油進口來自加拿大,85%的美國電力進口來自加拿大。此外,加國還是美國最大的鋼鐵、鋁和鈾礦的最大供應國,擁有34種五角大廈迫切需要並為國家安全進行投資的關鍵礦產和金屬。

加拿大聯邦政府反應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相比起墨西哥總統克勞迪亞的強硬,杜魯多的態度則“柔和”很多,表示會進行協商,隨後並與川普進行了通話,杜魯多告訴記者“我和川普總統的交談很愉快。”至於關稅問題,杜魯多只是表示“我們知道這很複雜,我們需要共同努力協商,爭取有個滿意的結果。”

聯邦消息人士稱,杜魯多在通話中向川普指出”加拿大近幾個月已採取措施解決美國的擔憂,對來自墨西哥的旅客重新實施簽證要求,並宣布不同程度的移民削減。”

在和川普通話後,杜魯多還和幾位省長進行了接觸,比如安省省長福特 (Doug Ford)、魁北克省省長弗朗索瓦(François Legault)。在週三(11/27),加國總理杜魯多跟各省領導人舉行緊急視訊會議,強調必須對美國加稅形成統一戰線。各省省長則希望杜魯多與美國談判一項不包括墨西哥的雙邊貿易協定。

《美聯社》報導,在川普發出關稅威脅後,加拿大正在為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做準備,並已經開始考慮對某些美國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當川普在首個總統任期內加徵關稅時,其他國家也以報復性關稅作為回應,例如:加國2018年宣布對美國徵收數十億美元的新關稅,以回應美國對加國鋼鐵和鋁產品徵收新關稅。當時,加國針對優酪乳加徵10%的報復性關稅,另外也對來自時任參議院院長麥康諾家鄉肯塔基州的威士忌加徵關稅。

加拿大創新、科學與工業部長商鵬飛(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週三 (11/27)表示,加拿大政府認同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對跨越美加邊境非法移民和毒品問題的擔憂。據《環球郵報》報導,商鵬飛週三在自由黨黨團會議後回應稱:「候任總統川普提出的兩個問題一一保護我們的邊境和在國內攔截芬太尼——我們都表示贊同。」他強調,加拿大需要「以認真和有條不紊的方式」解決川普的關注,同時就關稅問題展開討論。

如果川普政府對加拿大產品徵收25%的關稅,加拿大經濟將受到沉重打擊。美國是加拿大最大的貿易夥伴,2023年加拿大向美國出口了5927億加元的商品,占全國總出口額的77%以上。關稅的實施可能對石油和天然氣、汽車製造、採礦和農業等行業造成重大衝擊。

商鵬飛表示,加拿大政府將投入資源,與美國進行建設性合作,同時強調,這一關稅不僅會影響加拿大,也會反過來衝擊美國經濟。他指出:「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也是關鍵礦產的主要來源。任何關稅措施都有可能加劇美國的通貨膨脹壓力。」

加拿大公共安全部長勒布朗(Dominic LeBlanc)表示,政府正在考慮向邊境派遣無人機、直升機和更多工作人員。

聯邦新民主黨黨領駔勉誠(Jagmeet Singh)表示,杜魯多不能「把頭埋在沙裏」,他敦促自由黨政府要「站起來,使盡渾身解數去爭取」,並指「加拿大人的工作已岌岌可危」。

聯邦保守黨黨領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的態度也和杜魯多不同,他表態“我們的經濟已經很疲軟,川普卻又給我們施加毫無根據的威脅。”“我們必須做好自己的事”,博勵治坦言,“不管別人怎麼對我們,我們需要持續削減稅收、釋放自由企業、大力發展能源和資源生產,來捍衛我們的經濟。”

加拿大省政府反應

安大略省省長福特在社媒X上說,「25%的關稅將對加拿大和美國的工人和就業造成毀滅性打擊,認為渥太華必須認真對待我們邊境的局勢。」福特指出,僅安省每年與美國的貿易總額便高達5,000億加元,任何貿易摩擦都將產生深遠影響。並強硬地表示:“我不希望關稅讓美加雙輸,也不希望川普如此絕情,但如果真的落得不好的下場,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報復、採取反制措施。”

福特是加拿大 13 名省長組成的聯邦委員會現任主席,福特表示,所有省和地區的省長都一致支持他推動聯邦政府與美國談判雙邊貿易協定。

魁省省長勒格(François Legault)則表示:「邊境的完整性必須是聯邦政府的優先事項」,而且必須盡一切努力避免關稅。

石油資源豐富的亞伯塔省省長戴思敏(Danielle Smith)表示,川普對兩國邊境非法活動的擔憂是合理的。「我們呼籲聯邦政府與新一屆(美國)政府合作,立即解決這些問題,從而避免對加拿大出口美國商品徵收不必要的關稅。」

卑詩省省長尹大衛(David Eby)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這些關稅「將對加拿大人和美國人造成同樣的傷害」。他強調:「加拿大人必須團結一致,渥太華必須作出有力的回應。我們永不會停止為卑詩省的家庭而戰。」

加拿大商會、機構及財經媒體反應

    加拿大商會對此憂心忡忡,模型顯示:即便關稅只有10%,也會讓加拿大經濟規模減少0.9%,每年產生額外的$300億經濟成本。但其實美國的損失更大,每年產生額外的$1250億經濟成本。

    加拿大獨立商業聯合會(CFIB)主席在聲明中指出,提議已在商界引發「強烈震動」。他警告,無論是10%還是25%的關稅,都將對加拿大經濟造成深遠影響,並呼籲聯邦及省政府採取一切措施,確保加拿大維持其可靠貿易夥伴的地位。

    汽車零部件製造協會(Automotive Parts Manufacturing Association)主席沃爾佩(Flavio Volpe)認為,兩國在汽車行業的利益重疊,呼籲外界毋須過度反應。

    路透社認為首當其衝的就是汽車業,“此舉會嚴重影響北美乃至全球的汽車行業”,因為自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以來,一些較低成本的汽車、零部件會在墨西哥工廠生產。

目前,汽車行業占美國從墨西哥進口商品的26%、占美國從加拿大進口商品的12%。幾乎每家美國大型汽車製造商都在墨西哥設有工廠,尤其是利潤豐厚、銷量巨大的皮卡車型。當關稅實施後,意味著造車成本會有顯著上升。除了通用外,福特、豐田、本田等品牌也會遭到重創,其中本田汽車表示“在墨西哥工廠生產的產量會至少下降1%”。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Dan Levy也認為:“光是汽車行業可能蒙受的損失,就不可能讓商人出身的川普意識不到。大規模、全行業的關稅不太可能發生,更有可能是部分商品的關稅。”所以,川普的關稅威脅,究竟只是在嚇唬人,還是動真格?1月20日即見分曉。

    高盛全球大宗商品研究聯席主管 Daan Struyven表示,如果對加拿大對美國的原油出口徵收25%的關稅,「理論上,這可能會給三個群體帶來相當嚴重的後果。」Struyven推測,依賴加拿大石油桶的美國煉油商可能面臨較低的利潤率,而消費者可能面臨更高的價格。最後,如果加拿大生產商無法改變原本運往美國的石油桶的路線,他們可能會遭受收入損失。美國能源情報署最新數據顯示,加拿大跨山管道擴建後,2024年7月美國進口加拿大原油達到創紀錄的430萬桶/日。

    GasBuddy分析師 Patrick De Haan指出,根據當前價格計算,汽油零售價每加侖可能大漲 0.3 美元以上,漲幅約一成。若關稅得以實施,將迫使美國中西部煉油商支付更高價格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石油,不然就是尋找距離更遠因此也更昂貴的替代供應。

    高盛發表報告,稱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建議對來自加拿大的所有產品徵收25%關稅,可能會對美國消費者產生重大影響,導致美國燃料價格上漲,認為加徵關稅可能只屬談判工具。他稱,理論上,加徵關稅可能會對美國消費者、美國煉油商及加拿大生產商產生重大影響,考慮到特朗普重視降低能源成本,因此,認為對加拿大加徵關稅不太可能實施。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級顧問雷因施(William Reinsch)表示,這一舉動是典型的川普風格:"先威脅,然後談判。"

    花旗寫道,墨西哥,尤其是加拿大,在石油、天然氣和汽車行業方面與美國有著「顯著的緊密聯繫」。如果沒有剝離,這將增加美國煉油商和美國消費者的成本。

    高盛強調,在川普政府專注於降低能源成本的前提下,關稅不太可能如宣佈的那樣實施。

    麥格理資本(Macquarie Capital)全球策略師Viktor Shvets稱,川普不能讓通脹在中期選舉季前的15個月內失控。Shvets認為,關稅被用作談判工具,以實現某些目標,例如加強邊境。Shvets稱:「我絲毫不相信總體關稅會大幅增加,因為這將意味著對美國國內製造商徵稅。這也意味著對美國出口商徵稅。」

國際反應

2023年墨西哥超過83%的出口流向美國,加拿大則有75%的出口依賴美國市場。此外,關稅還可能對海外公司造成影響,例如許多歐洲和亞洲的生產商利用墨西哥作為進入美國市場低成本生產基地。

韓國總統辦公室11月27日立即就此召開緊急會議,由於許多韓企已經在墨西哥及加拿大設廠生產,若真的加稅25%,對美出口勢必受到影響,其中也包括在墨西哥、加拿大生產零組件後出口至美國組裝的產品。

至於對中國加徵10%關稅,因韓國半導體、鋼鐵、汽車等業者目前在中國設廠多為因應當地市場需求,對美國出口量不大;反而是在中國因這項政策對美國出口減少,使用韓製中間材的產品需求可能會連帶受到影響,因此比起直接衝擊,作為第三方供應商角色的韓國企業將面臨更激烈競爭。

目前,汽車行業占美國從墨西哥進口商品的26%,幾乎每家美國大型汽車製造商都在墨西哥設有工廠,尤其是利潤豐厚、銷量巨大的皮卡車型。當關稅實施後,意味著造車成本會有顯著上升。除了通用外,福特、豐田、本田等品牌也會遭到重創,其中本田汽車表示“在墨西哥工廠生產的產量會至少下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