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市場概況:
(一) 據秘魯電商公會(CAPECE)調查,秘電商市場受惠於疫情影 響,於 2020 年成長 50%、2021 年成長 55%,上(2022)年因 全球經濟情勢不佳、秘魯國內政局動盪、消費減緩及實體通 路復甦等多重因素,交易額僅成長 30%達 121 億美元。另秘 魯電商僅占整體商業交易之 4.8%,相較於 OECD 國家占超 過 9%,顯示秘魯電商才剛起步仍具相當發展空間。
(二) 在買家分布方面,上年有 46%秘魯民眾(1,530 萬人)曾進行網 購,其中 30%買家來自外縣市地區,網購頻率仍遠低於首都。
(三) 在商家分布方面,雖有半數來自外縣市地區,然秘魯 88%之 電商銷售額集中於首都。目前轉往線上銷售的秘魯商家數亦 有微幅成長,2021 年有 30 萬家業者於線上販售,2022 年家 數來到 33 萬家(成長 10%),其中 9.4 萬商家使用網路交易平 台,如虛擬商城或手機應用程式販售平台等。
二、 秘魯民眾網 購消費習慣:
根據美洲市場情報市調機構 (Americas Market Intelligence, AMI)調查,秘魯民眾之網購頻 率、金額、產品類別、支付方式及網購動機等資訊如下:
(一) 網購頻率:18.9%秘魯民眾每週網購一次;20.4%民眾每半 個月網購一次;36.2%民眾每月網購一次;14.5%民眾每兩 個月網購一次。
(二) 消費金額:37.3%秘魯買家每月網購花費超過 270 美元; 25.8%買家花費介於 203 美元至 270 美元;20.7%買家花費介 於 135 美元至 203 美元;10.2%買家花費介於 68 美元至 135 美元。
(三) 產品類別 : 秘 魯 網 購 搜 尋 品 項 以 科 技 產 品 偏 好 最 高 (50.6%),其次為服飾配件(48.5%)、居家用品(40.7%)、旅遊 (36.5%)、食品(30.5%)、美妝(20.4%)及娛樂(20.2%)、運動健 身用品(15.9%)、線上課程(11.9%)及嬰兒用品(11.6%)。
(四) 支付方式:使用信用卡支付偏好為 33.5%;使用金融卡支付 為 27.5%;領取帳單並至銀行繳款為 15.5%;透過 QR 碼或 電子錢包(如 Yape、Plin、Tunki、Lukita 等)支付為 13.1%; 取貨付款為 4.2%。另根據 CAPECE 資料,2022 年秘魯 61% 網購交易係由信用卡或金融卡支付,交易金額達 81 億美 元。
(五) 網購動機:「取得促銷價格」為秘魯民眾網購之主要動機, 其偏好為 65.7%;「價格比較」為 55.5%;「可找到包括實 體通路亦提供之各項產品」為 50.8%;「於家中購物之舒適 性」為 48.4%;「節省時間」為 45.6%。然而,影響民眾網 購之阻力因素則包括實際產品與網路呈現不同(55.5%)、網 路詐騙(50.3%)及銀行卡片資訊遭竊(36.7%)等。
三、 秘魯主要電商平台:
(一) 根據 CAPECE 資料,2022 年秘魯電商銷售 47%係來自大型 電商平台(Marketplace)。造訪量最大之電商平台包括 Saga Falabella(每月2,120萬次造訪);其次為旗下擁有超市如Plaza vea 及 Promart、Oechsle 百貨及 Inkafarma 藥局等之 Intercorp 集團(共 1,480 萬次);其他包括 Mercado Libre(1,290 萬次)、 Ripley(690 萬次)、Linio(460 萬次 )、Rappi(370 萬次 )、 Pedidos Ya(200 萬次)及 Lumingo(117 萬次)等。
(二) 秘魯電商平台均以 B2C為主,目前僅有少數平台可提供跨境 交易(如 Linio),惟平台本身大多不提供運輸及通關等服務, 需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適宜交付方式,倘遇法律問題,全由 賣方自費處理。該等平台註冊使用幾乎無須費用,僅在銷售 時依據商品類別收取佣金,介於 7%至 25%不等。
四、 物流:
(一) 駐地物流:大部分平台均提供外送到府服務。
(二) 國際物流:僅有少數平台,例如 Linio 提供跨境交易的功能, 但對於貨物在海外的公司,Linio 不提供任何協助及保障, 國際賣家必須自洽郵政或快遞運輸,倘衍生法律糾紛,賣家 必須自負所有責任。
五、 總結:
新冠疫情促使秘魯買家使用電商管道進行採購之頻率及消費金 額成長,電商平台的產品及服務亦更加多元,由於秘魯電商發 展尚在起步階段,需秘政府及業界積極投入;業界稱,疫後電 商雖無法與疫前比擬,然預估本(2023)年電商市場仍可成長 16%,未來每年可以 10%速度成長。 就我國業者如何運用駐地電商平台拓銷部分,考量秘魯境內僅 少數電商平台提供跨境交易,且多不提供運輸及通關服務,且 對於消費者保護措施亦不周全,爰現階段對我國及其他外商而 言,倘欲加入當地電商而未於當地設有公司或發貨倉庫,必須 自行負擔運輸、貨品通關等衍生之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