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機構批評:德國官僚行政體制嚴重壓迫民眾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週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24110079號
 

根據獨立機構「德國監管控制委員會」(Nationaler Normenkontrollrat, NKR)提交予德國聯邦政府的最新年度報告,德國頻繁推行新法、新規,不僅影響政府機關本身的效能,也會對企業及民眾造成巨大時間成本,且其負擔正變本加厲,目前官僚體系的重壓可謂創下歷史新高。

NKR報告指出,在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間,德國聯邦法律給企業、主管機關與民眾帶來的負擔顯著增加–每年增加社會成本93億歐元,或一次性增加237億歐元。

專家表示,近期最大的社會成本壓力來自《建築能源法案》,該法案與未來廣泛運用密切相關。此外,NKR副執行長Sabine Kuhlmann批評,天然氣與電力價格抑價措施內容「極其複雜」,影響民眾權益甚鉅。

NKR執行長Lutz Goebel警告,如果由一個人員缺乏及數位化低落的政府來實施過於複雜的法律,那麼負荷過載的程度將令人髮指。渠呼籲在立法初期即應避免冗長的官僚程序,「如果德國有更高效的結構,更多的監管可能就不再那麼重要」。德國有必要進行聯邦制度改革(Föderalismusreform)。

這樣的結果可能對執政的3黨聯合政府造成重擊。德國聯邦政府事實上為求經濟發展也多次宣示將減少官僚體制。例如,經濟部長Dr. Robert Habeck(綠黨)近來計劃廢除備受工商企業爭議的供應鏈條款。

Goebel樂見聯邦政府至少現在已意識到,為實施政府所追求的「綠色轉型」,簡化流程確有必要。Kuhlmann表示,減少官僚並不缺乏認知,只是不見落實。

伊也批評聯邦政府對基本兒童福利的想法。根據目前計畫,「許多部會」將參與執行,對行政效率而言這是複雜化而非「簡化」。

Goebel亦指責由聯邦內政部司掌的行政服務數位化缺乏透明度。從NKR的角度來看,自2017年實施至今的《網路近用法》(Onlinezugangsgesetz)及其施行細則不明確,雖然立旨宏偉,企圖統合所有政府的數位服務內容以方便民眾及企業使用,並保證使用者的個資安全,但此法推行數年來成果卻乏善可陳。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