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未來淨零排放目標,綠能及電動車業者積極掌控供應鏈上游礦產來源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一、依據瑞士Swissinfo.ch於本(110)年9月15日報導。

二、瑞士日前舉辦綠色經濟座談(Swiss GreenEconomy Symposium, SGES),與會者討論重點說明如下。

三、為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綠能及電池部門的發展對礦物及金屬如鈷、銅、鎳等的需求不斷提升,國際能源總署(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預估2040年前對部分金屬及礦物的需求將提升6倍,關鍵礦物如鋰(lithium)其需求甚至更高。

四、鑒於上述礦物生產集中於少數國家,為確保可靠的供應來源,大型的綠能及電動車業者刻尋求更偏遠地區的礦源,如安地斯山脈及北極圈等,但也引發當地少數民族社會與環境保護的問題,例如北挪威原住民曾抗議開採銅礦計畫等。

五、瑞士雖非主要礦產國家,但瑞士的大宗商品公司如Glencore、Mercuria及Trafigura等掌握大宗物資(礦物)的加工、船運及買賣等,全球60%的卑金屬如鋅、銅及鋁等的國際交易掌握在瑞士公司手中。Glencore公司永續發展主任Anna Krutikov指出,該公司刻正努力評估新的礦產來源各項風險,以利掌握新礦源。

六、鈷有60%來自剛果共和國,為鋰電池核心物質,但當地的手工及小規模採礦(ASM)的童工與強迫勞動問題引起人權團體的關切;特斯拉、蘋果、微軟及瑞士的Glencore皆曾被人權團體控訴為取得鈷資源涉及強迫勞動童工。

七、2020年特斯拉與Glencore簽署契約,要Glencore保證提供的鈷是符合特斯拉的「社會及環境標準」。之後Glencore陸續與其他電動車及電池公司簽約,保證提供的鈷是「道德開採來源」。以上皆使Glencore及Trafigura公司有尋找其他可靠礦源的必要,Glencore公司需保證提供的鈷不來自剛果ASM,也與NGOs合作改善ASM的工作條件及去除童工。瑞士政府則透過自願性行為準則等,希望約束企業善盡企業責任。

 

資料來源:瑞士Swissinfo.ch

日期: 2021年9月15日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