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Aussie seafood on the menu with labelling change
澳洲政府將在餐廳和咖啡店的菜單上新增海鮮原產地標示(Country-of-Origin Labelling, CoOL),讓消費者能輕鬆識別海鮮來源。
產業暨科學部長Ed Husic宣布,新標籤規範將於2026年7月1日正式生效,並提供最後四週的公眾諮詢期,另有12個月過渡期,協助餐飲業者適應新制度。
澳洲海鮮產業直接僱用逾10,000名勞工,為經濟貢獻約30億澳元。許多澳洲消費者偏好當地生產的海鮮,因其品質優良且符合永續標準,但目前餐廳菜單資訊不足,無法幫助消費者做出明智選擇。
根據新規定,餐廳、外帶店家、酒吧與俱樂部等餐飲場所將採用「澳洲–進口–混合」(AIM)標籤模式標示海鮮來源:
- A(Australian):澳洲本地生產
- I(Imported):進口
- M(Mixed):混合來源,包含澳洲及進口海鮮
該決策由澳洲聯邦、各州與領地消費者事務部長廣泛諮詢後達成共識。AIM模式可提升資訊透明度,亦能以低成本方式減少對業者的影響。
農漁林業部長Julie Collins表示,澳洲擁有世界級海鮮產業,消費者希望購買高品質、鮮美的當地產品。此項新標籤制度將幫助實現這一目標。亦強調,工黨政府持續支持本地海鮮業者,並確保消費者獲得透明資訊,以鞏固該產業對地區經濟的貢獻。
產業暨科學部長Ed Husic指出,澳洲消費的海鮮逾60%來自進口,因此,標籤透明化不僅能幫助消費者,也能進一步支持本地漁業,確保就業機會並促進經濟成長。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