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積極推動綠氫產業,但面臨必須大幅降低氫能產製成本之巨大挑戰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 依據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日前報導,綠氫目前被視為高碳排產業有效降低碳排之唯一解方,為此法國總統馬克洪已於「2030年投資計畫(France 2030)」訂立極具野心之目標。法國將於2030年前投入90億歐元建構氫能產業,佈署6.5GW裝置容量之電解廠(為目前產能千倍),並鼓勵綠氫使用包括工業及重型交通工具之去碳化等,俾達成2030年成為綠氫世界冠軍之目標。鄰國德國亦積極發展綠氫,尤其歐盟綠色新政已將推動經濟去碳化列為優先項目。

 

  • 法媒指出,推動產業界使用氫能,除生產設備皆須作相應調整之外,首先須面對綠氫價格較高汙染製程(蒸氣重組法)產生之灰氫昂貴3倍至4倍之現實。依據法國能源監管委員會(Commission de regulation de l’energie)報告,即便在2030年,運用再生能源電解產製之綠氫,仍較灰氫價格高昂。因此,專家呼籲應大幅降低綠氫生產價格,並藉由政府補助,彌平綠氫與灰氫間價格差距,包括提供再生能源發展所需之補助措施等。

 

  • 法國政府將持續透過實施氫能政策,推動電解廠供應鏈之再工業化,並將提供為數可觀之補助獎勵措施。法媒分析,目前法國最主要氫能廠商包括法國電力公司(EDF)投資之McPhyEngies能源集團投資的ElogenSchlumberger,以及水泥集團Vicat投資的Genvia4家,另外比利時John Cockerill集團亦規劃在法國建廠,布局氫能市場。

 

  • 馬克洪總統訂下的氫能目標,需要9百萬瓩能源,相當於數千臺風力渦輪機或超過5EPR反應爐產生之電量。然而,僅就鋼鐵廠商ArcelorMirral位於Dunkerque的鑄造廠,就需要2百萬瓩裝置容量之電解廠俾符合其生產需求。

 

  • 依據能源監管委員會報告說明,透過增加核電廠使用率,將能供應2050年國內所需去碳氫的11%。專家認為,當未來電網不需要核電時,核電將提供氫能生產所需能源。然而,倘過度聚焦核能發展,可能錯失再工業化之契機,因為要吸引廠商來法設廠的首要之務,需擁有價格合理且具有競爭力的綠氫。

 

  • 另一方面,歐洲各大天然氣公司正調整其管線,以建造連接西班牙、北非三國至歐洲北部工業化國家之氫氣管線。Engie集團氫能部門副處長Sebastien Arbola表示,2030年起,降低氫能產製成本之最重要任務,是尋找最低成本之再生能源,不論自北非、西班牙、澳大利亞、智利、甚至自巴西進口,俾擁有充足且具彈性之供應來源,以發展氫能。氫能公司McPhy認為,氫能生態系統發展將會依循區域性、國家性、國際性之階段逐步擴大,隨著物流鏈逐漸複雜化,將成為地緣政治之重要議題。

 

  • 相較之下,無推動再工業化壓力的德國,則規劃大量進口氫氣,並與摩洛哥簽訂合約,盼運用該國充沛日照,作為發展綠氫之寶庫;此外德國西門子能源公司亦與埃及締結合作夥伴關係。專家建議,此刻法國須向全世界發出正面訊號,否則將失去獲得進口訂單之契機,更無法成功吸引企業來法投資設廠。另外鄰國比利時則已規劃成為歐洲進口綠氫的重要樞紐,第一批進口綠氫將於2025年運抵鹿特丹港口。

 

  • 法國液空集團指出,氫氣優勢在於其能量熱值為每公斤120兆焦耳,為汽油3倍之多,同時對於環境影響也相當正面,例如氫燃料電池僅產生水及熱能;然而其劣勢在於密度低且易擴散,為世界上最輕的氣體,儲存1公斤的氫氣須11立方公尺(約大型箱型車車廂體積),因此須經高壓或液化方式保存,儲運成本較高。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