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媒體解析中國車廠以電動車為主力,蠶食歐洲市場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3)月23日報導,寬敞舒適的大陸電動運動型休旅車(SUV)正逐批飄洋過海征服歐洲新客戶,包括上海的上汽集團(SAIC)、擁有Stellantis 股權的東風集團以及主營電動車的比亞迪(BYD)均認為現今時機成熟,紛紛大幅展現其電池供電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之優勢。

 

中國大陸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去年共計售出137萬輛電動汽車,數量略勝歐洲銷售量,因此中國車廠以電動車,特別是廣受消費者青睞之SUV車款為主力,對歐洲市場展開攻勢,不僅迎戰傳統燃料SUV之汙染形象時能以環保車姿態脫穎而出,且趁歐洲車廠電動SUV車型仍有限,搶進市場。此外,由於大陸生產成本較低,以中高價位車款而言相對便宜。

 

上汽集團旗下的新創公司愛馳(Aiways)U5歐規版因新冠疫情延後一年於今年3月中在歐陸上市,定價4萬歐元(不計環保車補助,bonus écologique)。愛馳歐洲總經理Alexander Klose 表示,Dacia定價為1.5萬歐元(不計環保車補助) 的Spring 電動車雖號稱將是歐洲最廉價,但至今還未上市,並指出U5車型大小與奧迪e-tron相同,但價格大不同。e-tron係奧迪的高級電動SUV,定價8萬歐元起跳,BMW的電動SUV iX3至少也要7萬歐元。K氏指出雖無德國車廠在市場之壯大氣勢,但該公司不求躁進,在大陸產能為15萬輛,但2021年將生產不及10萬。相信未來兩年內,市場需求將大幅轉向電動車,屆時愛馳已在市場上站穩腳步。

 

上汽集團進攻歐市另一武器為2006年收購的英國著名品牌MG Motor。繼去年5月推出全電動SUV MGZS(若不計環保車補助,定價為3萬歐元)及1月上市插電式混和動力車款 MGEH後,於3月初發表兩款更具野心的新車型:續航力達400公里的智慧聯網SUV Marvel R及其旅行車款(break, 英文station wagon)。

 

MG歐洲負責人Matt Lei表示,該品牌技術完全符合歐洲減碳排放之目標,投資開發電動汽車已逾十年,為建立品牌打下穩健基礎,今年以在法銷售5000輛為目標,此數目就法國去年多達165萬輛自用車掛牌登記總量來看或許並不起眼,但卻也與其他中國車廠蠶食策略異曲同工。

 

又如比亞迪則選在已普遍電動化的挪威推出其高級SUV車型唐(Tang)後,再漸進擴及歐陸其他市場。東風則繼其電動汽車新品牌Seres 3在法銷售後,將在春季推出Seres 5。

法國媒體引述法國汽車工業協會(Comité des constructeurs français d’automobiles (CCFA))代表 François Roudier對於中國車廠之蠶食戰略將削弱積極轉型電動化的西方與日本汽車大廠之市場勢力頗不以為然,渠指出80年代當日本汽車進入歐洲市場時,確實曾打擊歐陸車廠陷入危機,但如今歐陸汽車產業升級,重新調整定位後更具優勢,同時擁有堅強完整的銷售與售後服務網,對於消費者購車後提供維修服務至為重要。因此中國車廠品牌如MG Motor 亦積極在歐洲重要城市佈點,目前在法國已設有62個銷售站。

 

2010年收購Volvo的吉利集團(Geely)則採不同戰略,Volvo保有其經營管理與自主性,反而有利品牌發展與中資之電動投資,在市場定位上以高級電動車款Polestar與保時捷或特斯拉相抗衡。

 

法國媒體認為,中國車廠戰略是否奏效仍待觀察,如何建立品牌形象以及保證運用新興電動科技製車之品質尚待市場考驗,單憑低價恐無法輕易說服歐陸汽車消費者。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