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遷與能源需求快速升溫,使天然氣與液化天然氣(LNG)成為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重要過渡選項。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2024 年因高溫導致的電力需求大幅增加,推動全球能源消耗成長達 2.2%,明顯高於過去十年平均水準。面對此趨勢,英國能源巨擘 Shell 預估,至 2040 年全球 LNG 需求將成長 60%,並已著手擴大銷售規模以應對市場變化。
英國政府亦計畫提升國內油氣生產,期望滿足至少一半能源需求,降低對進口依賴。整體而言,天然氣正逐漸成為兼顧能源穩定與減碳效益的重要過渡燃料。
高溫帶動能源消耗 天然氣需求攀升
IEA 報告指出,2024 年全球多地熱浪頻繁,冷氣使用量飆升,造成能源相關碳排放增加 0.8%,其中約一半歸因於高溫帶來的額外電力需求。在中國大陸與印度,高溫促使煤電產出增加,但天然氣需求也同步成長,尤其在新興經濟體表現尤為明顯。
Shell 表示,LNG 將成為未來亞洲能源供應的主要支柱。全球 LNG 年需求量預計將自目前的 4.07 億噸,增加至 2040 年的 6.3 至 7.18 億噸,成長動能來自亞洲經濟發展與能源脫碳需求。中國大陸正擴建天然氣基礎設施,預計至 2030 年為 1.5 億人口提供管道氣服務;印度則規劃在五年內為 3,000 萬人接通天然氣。
歐洲加速轉向LNG 提升能源穩定性
在俄烏戰爭導致能源供應重組之後,歐洲多國已大幅減少自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改以 LNG 作為主要替代方案。Shell 強調,LNG 未來將在歐洲能源組合中扮演平衡可再生能源間歇性的角色,成為支撐至 2030 年代的重要過渡能源。
能源業調整布局 LNG成長動能強勁
因應全球能源轉型趨勢,多家能源企業加速擴張 LNG 相關業務。Shell 表示,預計至 2030 年,LNG 年銷售量將以 4% 至 5% 的速度穩定成長。該公司執行長 Wael Sawan 表示,LNG 不僅能因應亞洲市場快速成長的需求,也可滿足如 AI 數據中心等新興產業的大量用電需求。
業界普遍將天然氣與 LNG 定位為相較煤炭更清潔的過渡燃料,適合作為工業與運輸部門的脫碳工具。然而,天然氣燃燒仍會產生二氧化碳,LNG 供應鏈也可能涉及甲烷排放問題,引發外界關注。儘管如此,Shell 預估至 2030 年全球將新增 1.7 億噸 LNG 供應量,其中美國將為主要供應來源,惟其發展仍面臨成本與法規等挑戰。
英國力拚國產化 降低碳足跡與進口依賴
英國業界組織 Offshore Energies UK(OEUK)指出,若政府政策配合得當,北海油氣產能可望額外增加 20 至 30 億桶油氣,協助達成 2050 年淨零排放路徑下近半能源需求的自給自足目標。
目前英國規劃生產約 40 億桶油氣當量,但總體需求估計介於 130 至 150 億桶。OEUK 指出,自產天然氣的碳排放僅為進口美國 LNG 的四分之一,2023 年英國進口美國 LNG 占天然氣總供應量 17%,顯示推動國內生產有其環保效益。該組織並呼籲政府調降稅負,以吸引更多北海投資。
然而,環保團體如 Uplift 的 Tessa Khan 則認為,擴大本地產能恐延長對化石燃料依賴,並可能造成對高油價與補貼政策的依賴,對消費者不利。英國政府則表示,將支持現有油氣田增產,但不會核發新開發執照。
能源轉型挑戰:天然氣與再生能源並進
IEA 指出,電動車普及與 AI 數據中心的迅速成長,使全球電力消耗於 2024 年增加近 1,100 太瓦時,是過去十年平均增幅的兩倍。雖然天然氣需求上升,但再生能源與核能已在 2023 年佔全球發電比例達 40%,創歷史新高。
專家指出,再生能源雖發展迅速,但在應對短期大量電力需求方面仍具挑戰,天然氣短期內仍為不可或缺的能源補充來源。如何在確保能源穩定、維持經濟效益與達成長期減碳目標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全球未來能源政策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