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與美國關稅談判達成原則性協議 – 三項已知與未知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已知  

  • 歐盟與美國之談判初步協議,美國將對自歐盟進口產品普遍性徵收15%關稅,其中包括汽車、半導體與藥品。相對而言,歐盟向美國將大部分徵收零關稅,意即歐盟並未實施對稱性報復;據悉歐盟未來還將大幅降低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
  • 美國對全球實施的鋼鐵與鋁懲罰性關稅仍維持在50%,歐盟說法則是鋼鐵與鋁的關稅將部分豁免,並以配額制度取代。
  • 該協議規定對若干產品實施相互零關稅。在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前,美國對歐盟商品的平均關稅實際為1%左右。此次雙方並同意免除部分產業的關稅,且無其他附加費,具體包括:飛機與飛機零件、特定農產品、部分化學品、特定仿製藥、半導體設備、特殊配件、關鍵原料及基礎材料。

早知 – 

  • 今年Q1在美國祭出高關稅前,進出口貿易出現的搶單紅利已結束,美國反覆無常的關稅政策對德國經貿帶來負面影響。德國出口一度跌至三年來的最低值;5月份德國對美國的出口較4月下降7.7% (121億歐元),為新冠疫後以來的新低點。
  • 歐盟尤其是德國的汽車業大幅依賴對美出口;嚴重依賴出口的製藥業,約占美國從歐盟進口產品的四分之一。汽車與製藥因均為歐盟對美進行關稅攻防的重點。
  • 美國關稅上調帶來的宏觀經濟效應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 美國的保護主義關稅對歐盟GDP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削弱美國經濟。工商業不確定性上升,以及投資者對市場投資裹足不前,加上銀行收緊融資條件,進一步削弱經濟韌性、不利雙邊貿易發展。

未知 - 

  • 該項協議仍需獲得歐盟27個成員國的批准方能正式生效,前提是不會有額外的特定行業關稅。在許多關於期限、豁免與特定行業規則的細節上,目前該協議尚未完全確定,例如:歐洲葡萄酒與烈酒將面臨哪些關稅仍未可知。
  • 由於美國川普總統主政的策略是利用不確定性作為權力槓桿 -達成的協議不會是最終決果,一切都可能隨時被修改。歐盟也曾說明,關稅上調雖具有高度持續性,但並非永久性,因此本項關稅協議的長期前景仍不確定。
  • 懲罰性關稅與貿易協定在美國國內法庭及國際法律上是可以抗辯的,雖然這種情況短期內不會發生,但在法理上,即使達成協議也可能因為爭議而不能保證久安。

資料來源:歐盟經濟預測報告、德媒綜合報導 - 公廣一台(ARD)、德國商報(Handelsbla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