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7月11日,美國總統川普單方面宣布對自歐盟進口的部分商品課徵高達30%的對等關稅,涵蓋汽車、鋼鋁產品與部分綠能零組件。此舉被視為延續其「美國優先」貿易政策的強硬作風,目的在縮減貿易逆差並迫使歐盟在製造業與科技標準上讓步。為此,歐盟7月14日召開貿易部長會議,根據會後聲明,歐盟強調將以「對等且合法」方式捍衛其利益,並不排除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或啟動報復性關稅機制。該次會議亦討論啟動歐盟層級產業補貼機制以支援受衝擊成員國,並加速與亞洲與南美洲市場的自由貿易協議談判,降低對美國市場依賴。本次會議討論與決議綜整如次:
(一) 聚焦歐美貿易關係:
與會部長咸認為美國針對歐盟商品徵收高達30%對等關稅「不合理且難以接受」,但同時重申願意通過談判解決衝突,以恢復貿易秩序與可預測性。
(二) 維持現行制裁緩衝期:
部長們支持將原定7月15日生效的第一輪歐盟反制關稅(約210億歐元)暫緩,延後至8月,以爭取與美方繼續談判的空間。
(三) 加速多邊與雙邊貿易協商:
與會者強調繼續推動其他自由貿易協定,例如甫於7月13日與印尼達成政治框架協議的全面夥伴協定(CEPA),以及與墨西哥、印度等自由貿易協諮商等,凸顯歐盟正加強貿易多元化,減少對美市場的依賴。
(四) 關注對中國貿易情勢演變:
部長們討論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包括稀土出口管制、電動車、農產品等非關稅障礙,並進行供應鏈「去風險化」和提升市場進入機會。
二、 代表出席14日會議的斯國經濟部政務次長Vladimir Simonak在會後接受斯國國家通訊社(TASR)訪問指出,美方關稅措施對斯洛伐克出口導向型經濟構成「直接且深層」威脅,尤其是汽車及其供應鏈企業。「我們要求歐盟展現團結並提出快速補償與市場多元化措施,斯洛伐克無法單獨承擔成本,」。他強調斯國目前正與鄰國如捷克、匈牙利協調立場,共同呼籲歐盟採取有力對策。
三、斯洛伐克是全球人均汽車產量最高的國家,汽車產業佔其GDP的11%,出口占比達三成。斯國經濟(尤其是汽車產業)受美國基礎關稅措施影響層面大,對此,智庫Globsec首席經濟學家Vladimir Vaňo將美國關稅潛在影響描述為「令人擔憂」,同時指出斯洛伐克在短期內有效應對衝擊的能力有限。而ING銀行經濟學家分析指出,儘管絕對金額上德國可能遭受最大的損失,但斯洛伐克相對將承受最沉重的打擊。斯洛伐克汽車工業協會(ZAP)會長Alexander Matuse籲請斯國經濟部落實「縮短工時薪資補貼法(Kurzarbeit)」,協助企業度過難關;此外,他亦呼籲正視美國商務部自2025年3月17日生效實施的聯網汽車法律(BIS Connected Vehicles Rule)對斯洛伐克汽車製造廠構成的潛在行政負擔和供應鏈中斷風險。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