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據土耳其Daily Sabaha 媒體頃就美國解除對敘利亞之長期經濟制裁後,對土耳其企業就參與戰後重建計畫表達高度關切及潛在商機保持樂觀進行分析報導,摘要如次:
(一)在美國總統川普上個月訪問中東時,宣布終止對敘利亞經濟制裁,歐盟亦跟進,使敘利亞與國際金融體系恢復連結,該決定被視為在歷經13年內戰及衝突後,創造重建之商機。依據聯合國估計,敘利亞戰後重建總成本高達1兆美元,使土耳其企業期盼在營建、運輸、製造業等獲取商機。
(二)此外,敘利亞財政部長 Yisr Barnieh 表示,敘國政府將啟動稅制、海關與銀行體系之重建及全面改革,以吸引外人投資,並宣布在反對派於7個月前推翻阿塞德政權後,敘國證券交易所重新於本年6月2日重新開市進行交易。
(三)在土耳其企業期待的商機方面,土耳其20多家企業於上週接受路透社專訪時皆表示,在重建計畫初期面臨資金轉移問題等結構性挑戰,惟對此一封閉已久且需求龐大之市場潛力持期待之看法。在敘利亞經商之土商Formul Plastik表示,已接獲首批來自敘利亞之塑膠製品訂單,並估計土耳其企業可望在敘國重建市場中占有四分之一市占。惟在交易中付款仍多以仲介機構或兌換所替代銀行處理貿易付款,此模式仍將持續,短期內無法解決。土耳其企業對敘國對需求持樂觀看法,惟仍考慮稅賦、通關問題、基礎設施老舊等問題帶來之經商風險。
(四)在土耳其政府方面,土國業承諾協助敘利亞重建,並將提供天然氣資源支援。土耳其國營銀行 Ziraat Bank 表示,待相關條件成熟後,將進一步協助敘利亞銀行業重建作業。此外,土耳其能源公司 Kalyon GES與 Cengiz Enerji 已與卡達、美國企業共同簽署金額約70億美元交易協議,投資在擴建敘國電網。
(五)在投資風險方面,雖多國與國際組織已提出融資承諾,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惟實際資金尚未全面到位。土耳其企業普遍對重建所需之道路、橋梁、水壩與電廠等工程恐因資金短缺受限感到不確定風險。此外,聯合國亦指出,敘利亞戰後經濟嚴重萎縮,約90%以上人口生活於貧困線以下,政府可支配財政資源極為有限。
(六)土耳其企業對敘利亞商機看法,土耳其水泥工業協會(Turkish Cement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執行長 Volkan Bozay則表示,重建融資最終仍須取決於出資機構,惟不論資金來源為何,土耳其企業仍應參與重建計畫及掌握商機;土耳其紡織製造商 Kipa董事會成員 Ahmet Oksuz 表示,敘利亞相對低廉的生產成本為其優勢,建議土敘雙方政府應共同規劃安全之產業專區,以確保生產環境穩定,以解決土國企業及投資人對敘國整體安全之關切。在敘國北部阿勒坡附近設立採石場投資之土敘商會前理事 Hakan Bucak 則表示,敘利亞需至少6個月以上,以恢復安全並建立正式官僚機制。外人投資仍以安全風險被排除後,方可認為投資獲得安全保障。此外,依據土耳其貿易統計,2025年前4個月土耳其對敘利亞出口年增率達37%。其中,機械設備出口成長三倍,非鐵金屬更倍增,玻璃與陶瓷類產品則成長73%,顯示敘國對建材產品之龐大需求。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