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漁業新篇章:阿比尚漁業與水產養殖展,總理Robert Beugré Mambé 親自揭示AI藍圖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2025年4月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象牙海岸經濟首都阿比尚迎來一場別開生面的盛會。來自非洲與亞洲十多國的政府官員、企業代表與技術專家齊聚於阿比尚Cocody區的Sofitel Ivoire飯店,共同參與首屆「漁業與水產養殖展」(Selab Fisheries Expo)。在展會開幕式上,象牙海岸總理羅貝爾・貝格雷・曼貝(Robert Beugré Mambé)親臨致詞,發出一項未來感十足的號召——讓人工智慧(AI)成為驅動象牙海岸漁業現代化的關鍵力量

一場從海洋出發的轉型呼喚

「捕魚不是隨便的工作,這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曼貝總理在致詞中說道。他強調,從漁網網眼的規範管理,到養殖過程中的精準飼養,人工智慧都有其不可或缺的角色。透過智慧技術,象牙海岸有機會監控魚群成長、提升產量效率,並有效保護其珍貴的海洋生態。

出席的還包括畜牧與漁業資源部部長席迪・圖雷(Sidi Tiémoko Touré)、埃及駐象牙海岸大使謝里夫・賽義夫(Sherif Seif),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代表Joseph Nyemah。這場展覽不僅是一場產業活動,更是一場政策與創新的交匯點。

年輕人與藍色經濟的未來

曼貝總理特別提及青年參與:「這是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年輕人應該看見它的潛力。」政府將擴大對漁業職訓的投資,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這片尚未完全開發的藍色經濟。

漁業在象牙海岸的角色與現況

象牙海岸擁有超過550公里的海岸線,漁業與水產養殖不僅支撐著數十萬人的生計,也是糧食安全的支柱之一。根據政府統計,全國約有20萬人直接從事漁業活動,間接相關人員則超過50萬人。海洋捕撈主要集中在阿比尚、聖佩德羅(San Pedro)與大巴薩姆(Grand-Bassam)等港口城市,而內陸地區的水產養殖則日漸受到重視。

儘管漁業潛力豐富,該產業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過度捕撈、非法漁撈、漁具落後、魚苗供應不足、以及氣候變遷對水域生態的影響。此外,國內魚類供需不平衡,每年仍需進口約30萬公噸水產品以填補缺口。

政策願景與國際合作

象牙海岸政府已擬定《2030漁業與水產養殖發展戰略計畫》,目標是提高本地水產品自給率至70%、實現漁業GDP年均成長8%、並推動全國漁港現代化。透過與埃及、馬來西亞、印尼、卡達等國的合作,引進智慧養殖技術、水質監測系統,以及魚類疫病防控方案,該國正積極轉型為西非區域的水產科技中心

正如畜牧與漁業資源部長圖雷所說:「這不僅是一次展覽,它象徵著我們共同追求糧食主權、永續資源管理,以及包容性經濟成長的決心。」

從阿比尚啟航,走向非洲與世界

Selab展以「漁業與水產養殖的永續發展:挑戰、政策與策略」為主題,由象牙海岸畜牧與漁業資源部與Next Sustainable Initiative(NSI)聯合主辦,響應總統阿拉薩內・瓦塔拉推動現代化藍色經濟的國家願景。展會吸引包括主賓國埃及在內,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摩洛哥、迦納、貝南、奈及利亞與塞內加爾等多國代表共襄盛舉,分享創新實務與技術應用。

這是一場結合科技、產業與政策的三重奏,也是一段從阿比尚出發、以智慧之光照亮海洋未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