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週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34030006號
根據智庫「德國經濟研究所」(IW,總部位於科隆市)預估,若川普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可能加重全球政經情勢走向更多變而無法預期,恐會對德國經濟造成負面衝擊。
IW研究結果認為,川普若重新入主白宮可能會明顯減緩德國經濟的成長,尤其如按共和黨計畫提高美國關稅以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的貿易保護情勢演變,情況就會如此。
美國祭出關稅壁壘的直接後果,將是全球貿易下滑,從而導致「德國製造」商品出口下降。估計從2025年開始,如果沒有新的貿易與關稅爭端,德國的GDP至2028年將比沒有相關障礙的基本情境(Basisszenario)下降約1.2%。在此一4年階段中,以不變價格計算,德國GDP損失總計可達1,200億歐元。據IW稱,在第2種演算情況下,此一數字甚至可能接近1,500億歐元。
IW經濟學家模擬,川普若在明(2024)年初將所有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至平均10%,預計來自中國的進口量將增加60%。在另一種情況下,專家研究如果中國對美國進口產品提高40個百分點的關稅作為回應,會發生什麼結果。
在這兩種情況下,美國最初幾年的實際GDP水準將比沒有關稅爭端的情況低1.0%至1.4%規模。此處主要是由於假設的暫時信心衝擊,將影響私人投資與民間消費。此外,通膨上升可能會抑制消費者支出。
在情境一中,美國4年內累積GDP損失接近6,000億美元,在情境二(即關稅爭端與中國報復)中接近1兆美元。在第1種情況下,2028年GDP影響幾乎不會為負—原因是貿易平衡有所改善。而如果中國進行報復,美國的GDP在中期內也將遭受0.5個百分左右的損失,並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略有下降。
但如果事態升級,全球經濟,特別是德國等出口導向國家將付出比美國更高的代價。據IW推算,至2028年,德國最重要的出口夥伴美國的需求,可能比沒有提高關稅的情況下減少5.5%左右。IW估計,這等同於德國出口將下降4.5%。
IW報告建議歐盟應做好準備,以便因應若川普在11月5日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並再次採取保護主義做法。歐盟應該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儘速洽簽更多自由貿易協定來促進與其他貿易夥伴的關係,例如與澳大利亞、南方共同市場、印尼、印度等國的自由貿易協定。
此外,如果川普威脅對歐盟施加新的貿易壁壘,歐盟應該能夠做出反應。針對此劫,IW建議歐盟應該準備好威脅採取可行的報復措施。寧可先備而不用,以免到時亂了陣腳。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