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為因應目前在日本普及之太陽能板受限土地狹小及設置空間有限,同時為分散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等問題,日本政府積極推動可撓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技術並加速進行量產。
據悉Canon目前與開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桐蔭橫濱大學共同進行研究,開發名為「鈣鈦礦」之材料層,能夠延長太陽能電池壽命由10到15年延長至20至30年,「鈣鈦礦層」可用於保護發電部分,有效延緩太陽能電池劣化,降低維護及修繕成本,對於促進太陽能電池普及有所助益。
另外,ENEOS將增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主要原料碘之生產量,旗下之JX石油開發公司將投資100億日圓給位在新潟縣之中條油業,未來5年內年產量將可增加至440噸。日本政府目標是以低成本生產高品質國產品,提升國際競爭力。新材料計畫於2025年開始量產,2030年銷售目標達數十億日圓,目前已開始供應給太陽能電池製造商。
據悉,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品將由積水化學工業、TOSHIBA、Panasonic等公司負責生產,而Canon、ENEOS及INPEX等公司則供應原材料及功能性材料。日揮公司計劃設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工廠及倉庫,並計劃於2026年開始生產電力。
據調查公司預估,2032年全球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市場規模將達65億8,336萬美元,為2024年之36倍。日本雖然在太陽能板技術開發及應用居領先地位,但在商業化過程卻落後於中國產品。
相較於太陽能板原料矽主要來自中國,日本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所需原料碘供應量則位居全球第2位,僅次於智利。日本製造商可利用原材料方面優勢,加強拓展國內外市場。
另外,日本政府為實現產業碳中和目標,成立總額達2兆日圓之「綠色創新(GI)基金」,投入648億日圓用於支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實用化及研發、人才培育及建立供應鏈,計畫於2030年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實際應用於產業所需。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