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過江龍搶灘、成本增加,以及新加坡人愛出國消費等三大挑戰,新加坡有更多餐飲店關閉或開張,平均每天有9家結束營業、11家開張,顯示疫後市場新陳代謝非常快速。
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的數據顯示,2024首11個月,有3004家餐飲公司關閉,同時3577家開業;即平均每月有273家停業、325家開業,或平均每天9家停業、 11家開張。相對於過去三年,停業數量多了約兩三成。
2024年停業的知名餐廳包括米其林一星的江師傅私房菜、Sommer,以及剛宣佈在年底關門的Tippling Club等。2024年餐飲業的關閉和開張速度顯著快過以往三年。數據也顯示,冠病疫情結束後的這兩年,餐飲業的新陳代謝比受疫情衝擊的前兩年更激烈。
2023年,共有2,748家餐飲店關閉、新開的有3,616家;平均每月229家關閉、301家開幕。在疫情爆發後堂食減少的2021年和2022年,月均停業餐飲店分別有206家和229家,新開張的則分別有328家和278家。2024年首11個月,餐廳的月均停業數量,比起2021年至2023年的月均數量,分別多了33%、19%和19%;月均新開數量,比起過去三年,則是持平(略少三家),以及多17%和8%。
新加坡餐飲業三大挑戰
新加坡房地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和世邦魏理仕(CBRE)10月份報告的綜合內容顯示,本地餐飲業面對三大挑戰:一、更多海外品牌加入競爭,包括更多中國品牌以新加坡作為進軍東南亞市場的第一站;二、新業者爭奪實體空間,推高租金,材料和人力成本也都增加;三、新元幣值走強和物價上漲,促使大眾更愛出國消費,特別是長堤彼岸的馬來西亞。
對於過江龍搶灘現象,多名受訪業者提到,中國經濟在疫後面對挑戰,境內企業的「內捲」非常激烈,促使一些企業向海外求取發展機會。疫情爆發後這四年來,進軍新加坡的知名華人餐飲品牌包括霸王茶姬、太二酸菜魚、瑞幸咖啡、庫迪咖啡等。其中,太二酸菜魚2021年到本地開店,如今已有七家分店。
新加坡餐飲協會理事:市場供過於求漸形成“內卷”
新加坡餐飲協會理事、勝樂集團創辦人陳祖坤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內外品牌雲集之下,本地的餐飲市場已變得供過於求,也逐漸形成“內卷”,並且日益劇烈。
他說,由於新元強勁,新加坡更多人出國旅遊,尤其是到馬來西亞消費,入境旅客在餐飲消費方面卻較謹慎。 “在總體營業額和消費需求沒增加、新餐飲店卻一直增加的趨勢下,我看未來停業的餐飲業者可能會更多。”
陳祖坤直言,前景不樂觀,因為當不斷有新業者進場,租金和薪資成本就會居高不下。按適者生存的規律,業者必須憑實力找出生存空間。 “如果能將品牌經營好、適當推出促銷、爭取合理的租金,能撐得過去就是好漢一條。”
新加坡珍寶集團總裁:去蕪存菁 不是壞事
新加坡珍寶集團總裁黃建銘認為,餐飲業的創業門檻相對不高,關鍵在於能保持競爭力。 「讓舊業者汰弱留強,讓新業者適者生存,最後達到去蕪存菁的新陳代謝,我覺得也不是一件壞事。」以辣椒螃蟹聞名的珍寶集團連續兩年營收都創新高。黃建銘認為,餐飲業要生存、茁壯,首要關鍵是必須確保食物品質好。「東西要做好,就會有生意。營業額提高了,成本就會自動降低,才能進一步談生存、創新和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