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銀行公會發布新聞稿指出,星國7家銀行將推出兩項電子付款新方案以取代企業支票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一、    依據新加坡銀行公會本(2025)年7月28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即日起,星國7家銀行將推出兩項電子付款新方案,讓仍在使用支票的企業及個人,過渡至電子支付模式。該方案是「電子延期付款」(Electronic Deferred Payment,簡稱EDP)及「 EDP+」,允許用戶無需支票亦能延期付款,具有類似簽發本票的功能。例如,企業可透過此方案對供應商付款,個人在簽署購屋選購權(OTP)時亦可使用「EDP」及「EDP+」支付。
二、    「EDP」及「EDP+」服務將透過包括花旗銀行新加坡分行、星展銀行、滙豐銀行、馬來亞銀行、華僑銀行、渣打銀行及大華銀行的數位銀行平臺提供。
三、    「EDP」及「EDP+」的關鍵區別在於資金從付款人帳戶中扣除的時間點。使用「EDP」,僅在受款人提出付款要求時,才從帳戶扣除;「EDP+」則是立即扣款。個人及企業均可使用「EDP」及「EDP+」服務。倘已使用上述7家銀行的數位銀行服務者,無需另外註冊。目前,「EDP」及「EDP+」僅限於在新加坡使用,並以星幣支付,個人及企業仍可繼續使用美元支票。
四、    「EDP」及「EDP+」將與新加坡現有的電子支付方式相輔相成,包括PayNow、快速安全轉帳(FAST)、財路(GIRO)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電子付款增進系統(MEPS+)。FAST及PayNow適用於即時與當日交易,「EDP」及「EDP+」則專為須要延期支付或可退還押金的付款而設計。
五、    企業可使用「EDP」及「EDP+」的情況包括:供應商付款、項目投標保證金以及房地產競標。個人可使用的情況則包括簽署購屋選購權書、租金支付、定金支付及報價押金等。
六、    新加坡銀行公會提醒,自2026年1月1日起,星國所有銀行將停止發行新的星幣企業支票本;2027年1月1日起,將停止處理星幣企業支票。企業支票受款人應在2027年1月1日以前結算。該公會指出,星幣支票交易量從2016年的6,100萬筆,減少至2023年的1,400萬筆,減幅近80%。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