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7月28日報導指出,針對能源發展方向及中期目標,星國人力部(MOM)兼貿工部(MTI)主管能源與科技事務的陳詩龍部長表示,未來20年,天然氣仍是新加坡重要的電力來源,但預計占比將從目前的95%下降至50%以下;剩餘電力缺口主要透過進口再生能源填補,倘相關項目順利推動,星國再生能源的進口目標,或能提高至超過現有的6GW (gigawatt)。新加坡刻正尋找各種可能途徑,實現永續發展及能源韌性,同時確保電力價格足以負擔,以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放的目標。
二、 目前,新加坡約95%電力主要依賴進口天然氣。依據星國2022年發布的「邁向能源轉型2050」報告,至2050年,氫氣或進口電力最可能取代天然氣,成為新加坡主要電力供應來源,具體取決於技術發展速度及國際局勢演變。
三、 陳詩龍部長指出,新加坡盼可在未來10年內將天然氣占比降至70%,至2040年代中期進一步降至低於50%。推動能源轉型歸納為4個「P」,即「Purpose」(目標)、「Pathways」(途徑)、「Partnerships」(合作)及「Possibilities」(可能性)。一旦目標明確設定後,即可著手尋找實現目標的途徑及合作夥伴。
四、 如何填補減少依賴天然氣留下的缺口,陳詩龍部長認為,從包括印尼、越南、柬埔寨及澳洲等鄰國進口再生能源可能滿足新加坡逾三分之一的電力需求。2024年星國將再生能源進口目標從原定的4GW調高至6GW,並計劃在2035年前輸入更多低碳電力。倘技術、可行性研究及海底地質探勘皆順利通過,新加坡未來或能從距離更遠國家,進口超過6GW電力。
五、 至於其餘約兩成電力來源,陳部長指出,太陽能具潛力滿足新加坡約4%至5%的電力需求,另星國刻正持續展開研究的低碳氫氣、碳捕捉與封存技術及地熱能等。
六、 2022年,新加坡推出「全國氫氣策略」推動氫氣發展,其中包括加大研發投入,以突破技術瓶頸。陳詩龍部長表示,雖低碳氫氣是理想的能源選擇,但星國難以自行生產,爰須探討如何以合理的成本自國外進口。氫氣燃點極低,須在攝氏零下200多度儲存運輸,相關技術十分昂貴。為克服此難題,新加坡已投入逾4,000萬星幣(3,100萬美元),啟動6個低碳能源研究項目。
七、 推動能源轉型需要大量資源,陳詩龍部長坦言,電價上漲在所難免,但新加坡政府會盡力以最審慎、節制的方式控制漲幅,並透過回扣及補貼,協助家庭及企業因應相關影響。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