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研發注射類固醇防發炎 白內障患者術後免滴眼藥水

facebooktwitterplurklinkedin

眼部發炎是白內障手術常見的一個副作用,患者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後眼部容易發炎,每隔三小時須使用類固醇眼藥水多達126次。新加坡全國眼科中心研發新技術,在手術中一次性注入類固醇,術後無需滴眼藥水,提升患者的安全和便利,預計八年內可推出市場。

隨著新加坡本地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多的年長者受白內障問題困擾,全國眼科中心單在2019年就進行了1萬7,000個白內障手術。

然而,白內障手術隨著科技發展而日益精進,但手術後的護理卻一成不變。因此,新加坡全國眼科中心和新加坡眼科研究院的團隊,共同研發名為PRED-XN的新技術,用脂質粒為類固醇成分進行包裝,再讓醫生在手術時直接注射在患者眼球的結膜下。脂質粒在自然分解的過程中會釋放出類固醇,直接對發炎的細胞組織下藥。另外,25%的病患因為在手術後覺得眼睛沒有不適而不會按時使用眼藥水,有些患者使用眼藥水時也會不小心紮到眼球,或用不幹凈的手觸碰瓶口,結果導致發炎,須緊急治療。眼部發炎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視力永久受損。新技術已通過第一和第二階段臨床測試,五名病患在白內障手術後注射了用脂質粒包裝的類固醇,所有人的術後眼部反應良好。

測試證明技術可有效預防發炎,患者也無需長時間使用眼藥水,十分安全便利。該團隊在進行更多的測試後須向有關當局申請,隨後便可投入生產,料在八年內可以推出市場,廣泛使用。